房地產危機已經開始向信託等其它領域外溢。(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8月17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在債務懸崖之上,碧桂園等房地產相關企業相繼爆雷,危機已經開始向信託等其它領域外溢,進而影響金融系統,那麼,中國經濟何去何從?
中國政策制定者面臨的挑戰,是要找到一種方法,令經濟增長和商業信心擺脫這種這房地產銷售的重度依賴。
像穆迪分析公司(Moody's Analytics)的哈里·穆菲·克魯斯(Harry Murphy Cruise)這樣的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經濟正面臨著重大的問題。
他此前對英國BBC分析指出:「中國的經濟迫切需要實現再平衡。在過去二三十年裡,中國經濟通過大型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市場大幅增長等方面獲得巨大增長,然而在未來,這種增長方式並不可持續。」
繼中植系、碧桂園等大型與房地產業相關的企業接連爆出債務違約之後,又一家大型信託公司--中融信託也發生類似問題,這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恐慌。
路透社認為,接二連三的爆雷事件顯示中國的房地產危機還在繼續惡化,迅速扼殺中國經濟復甦的殘餘希望。
擁有國企背景的中融信託也是一家實力強大的大型企業。據中國大陸媒體報導,截至2022年底,中融信託存續信託計畫1,633個,自有資產304億元(人民幣,下同),公司及各子公司受託管理資產總規模達7,857億元。受託管理資產中,公司管理信託資產6,293億元,佔80.1%。子公司受託管理資產1,563億元,佔19.9%。暫停兌付的產品規模,至少達3,500億元。
但近日有消息說,中融信託有產品逾期,未能按期收回本金和利息,涉及本金金額逾9,000萬元,至少三家上市公司受其影響,金博股份、南都物業和咸亨國際已分別發布通告稱,它們購買的中融信託產品未能按期收回本金和收益。
中融信託的主業中很大一部分跟房地產業有關。中融信託是中植集團旗下產業。中植集團是一家業務涵蓋信託、私募股權和財富管理的金融巨頭,擁有數十家上市公司與金融平臺。
8月15日,中國官媒背景的《經濟觀察報》從接近中融信託人士獲悉,部分產品停兌確係實情。據其透露,目前停兌的是由第三方財富公司銷售的產品,以及由於負面輿情影響到進款的資金池項目。
中融信託高管也向投資者回應表示,目前停兌產品為「資金池」類產品。
業內人士預計,因為「資金池」類產品大多為不動產等短期難以變現的資產包,所以方案制定和處置資產也需要較長的時間。
中國影子銀行業的規模高達三萬億美元,與英國的經濟規模相當。從去年以來,隨著房地產業的問題逐漸惡化,影子銀行所存在的巨大風險格外令人擔憂。
影子銀行業出現一系列違約事件可能會引發廣泛的寒蟬效應,因為許多個人投資者購買了它們提供的各種高回報理財產品。在消費者信心已經非常脆弱的情況下,這些公司一旦不能履行它們的正常兌付責任,必然給消費者的信心帶來進一步的打擊,尤其在沒有政府採取強有力的扶持措施的情況下。
中國國家統計局8月15日公布了一組數據顯示經濟依然處於非常疲軟狀況。美國巴克萊銀行等主要銀行紛紛下調了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測。它們提到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佔中國經濟四分之一的房地產市場惡化的速度超過了預期。巴克萊將中國今年GDP增幅從原來的4.9%下調至4.5%。
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Monash University)經濟學系的史鶴凌教授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表示,房地產在中國經濟中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所以,房地產的任何風吹草動必然對中國的宏觀經濟造成很大影響」。
美國保德信固定收益(PGIM Fixed Income)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格溫.貝爾(Gerwin Bell)對路透社表示,碧桂園的困境凸顯出房地產市場崩盤所帶來的影響尚未受到控制,正在向更廣泛的經濟領域蔓延。
路透社引用貝爾的話說,「遏制房地產業的負面影響溢出將需要比目前當局所擬定的大幅財政刺激要大得多。我們預計中國當局很快會得出同樣的結論。」
大多數經濟學家預計,中國房屋銷售和價格的下降將持續一段時間。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