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下滑,外資和外企也不斷撤離。(圖片來源:TED ALJIBE/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10月3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外國投資者拋售中國企業股票的勢頭在第三季度明顯加強,外資創下滬港通在2014年開通以來季度拋售淨值的最高記錄。中國經濟下滑,外資和外企也不斷撤離。
外資三季度拋售中國股票創記錄
英國《金融時報》在9月報導說,相關統計顯示,8月份,外國投資者淨賣出中國股票價值約900億元人民幣(約124億美元)。
美國摩根大通銀行在9月中旬報告說,投資人在8月份拋售了120億美元的中國股票,創單月新記錄。
綜合美國之音和日經亞洲等媒體報導,在第三季度,外資通過連接上交所和港交所的互聯互通機制--滬港通,拋售中國企業股票金額高達801億元人民幣(約109億美元)。這是滬港通在2014年開通以來季度拋售淨值的最高記錄。
促使外國投資人持續拋售中國股票的主要因素是中國宏觀經濟前景黯淡和房地產行業的債務危機。拋售主要集中在金融類股和個人消費相關的企業的股票。
不過,從更廣泛的角度看,外國投資人持續減持中國企業股票,外國資金外流數量不斷增加與中美兩國的利率政策和中國整體經商環境惡化有著明顯的關聯。
從去年第一季度開始,美國進入加息週期。美聯儲為打擊通脹連續加息11次(另外暫停加息2次),將基準利率從零一路提升到5.25%至5.5%的區間,創出了22年來的最高記錄。利率大幅度上漲帶動美元指數走強。而與此同時,為應對經濟持續低迷,中國央行一再釋放流動性、下調利率,導致中美兩國利率差的差幅擴大至歷史罕見的水平,為資金外流提供了動力。
讓在華外企真正感到危險的是中國的經商環境內在全面惡化--北京當局為應對中美關係緊張局勢而全面強化了國內控制。雖然北京當局一面擴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和廣度,極力爭取挽留在華外企,但另一方面卻在打擊外資。
日經亞洲的分析顯示,外國投資者在7-8月期間賣出的中國招商銀行的股票比買進的數量多出76億元人民幣。這波拋售潮在9月份仍在繼續。
招商銀行這類金融機構對個人借貸和抵押貸款的依賴程度很高,因此,投資者非常擔心中國經濟復甦遲緩和中國房地產危機會對這類銀行產生嚴重的不利影響。
全球資產規模最大的保險公司平安保險公司的股票在今年第三季度遭拋售淨值達43億元人民幣,這反映出這家保險公司與房地產行業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
中國貴州茅台酒廠在今年年初經濟疲軟的時候依然有著不錯的銷售業績,但在第三季度,茅台股票卻出現了15億元人民幣的淨拋售值。
中國旅遊集團中免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在第三季度也遭到外資拋售,拋售淨值為23億人民幣。這個勢頭在9月份並沒有改變。除了家庭消費停滯以外,中免公司面臨的另外一個風險是隨著海南島全島成為免稅區。這可能導致其失去免稅牌照。這家免稅商店運營商80%的收入都來自海南。
外國投資者認為,除非中國經濟復甦能夠走出低迷重回軌道,否則外資拋售中國企業股票的勢頭還會持續至少一個季度。
外資和外企對中國經濟前景信心不足
今年早些時候,北京當局對美國諮詢公司貝恩公司(Bain & Company)和明茨集團(Mintz Group)的突擊搜查令外國公司感到不安。上個月,北京當局因明茨進行「未經批准的統計工作」而對其處以約150萬美元的罰款。
國際人權組織「保障衛士」在一份新報告中稱,許多中國人和外國人受到出境禁令的困擾。
近年來涉及此類禁令的法庭案件明顯激增,外國商業遊說團體對這一趨勢表示擔憂。
歐盟貿易負責人9月25日表示,儘管歐盟採取措施降低經濟依賴和「去風險」,但歐盟無意切斷與中國的關係,但中國「可以做很多事情」來幫助降低風險認知。
另外,9月19日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地緣政治和經濟放緩正在加劇在華外國企業特別是美國企業的悲觀情緒,對於中國未來五年前景持樂觀態度的企業比例降至歷史新低。
據上海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所發布的年度調查顯示,即使中國對新冠疫情的限制措施已經結束,但仍對受訪美國企業2022年的收入和情緒造成嚴重影響,據調查,未來五年對中國商業前景持樂觀看法的美國企業比例降至52%。
這是自上海美國商會1999年首次發布年度中國商業報告以來,信心的最低水平。
上海美國商會主席肖恩·斯坦(Sean Stein)表示:「坦白說,如果說今年的調查有什麼讓我感到驚訝的話,那就是這個數字。」
他說:「在我們進行今年的調查時,很多人已經不再抱有疫情後經濟增長會持續反彈的幻想。」
40%的企業目前正在重新調整或尋求重新調整原本計畫投入中國的投資,主要轉向東南亞地區。這個比例比去年的34%要來得更高。
研究機構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發布的一份報告也有同樣的結果,該報告顯示,印度、墨西哥、越南和馬來西亞正接收著大多數美國和歐洲企業從中國轉移出來的投資。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