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3年10月4日訊】歐盟公布了關鍵技術清單,以防範關鍵技術落入競爭對手國家威脅到歐盟安全和利益,或被用於侵害人權。
四項關鍵技術包含半導體、人工智慧、量子計算和生物技術。歐盟委員會10月3日在斯特拉斯堡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這份清單,歐盟成員國預計在年底前針對相關行業完成風險評估,進一步去風險化措施有待制定。
儘管歐盟沒有點名去風險化措施針對哪個國家,但從目前國際局勢來看普遍認為歐盟採取的措施主要意在防範中國和俄羅斯。
歐盟委員會認為,四項關鍵技術可能會被不符合歐盟價值觀的國家所利用,並有「武器化」的風險。歐盟委員會認為,這些敏感技術具有軍民兩用的特點。
美國總統拜登在8月簽署了行政命令,限制對中國高科技領域投資,即半導體和微電子、量子信息技術及某些人工智慧系統三個領域。和美國列出的清單相比較,歐盟清單增加了生物技術一項。美國公布投資限制規定後,布魯塞爾方面也在密切關注局勢動向,並與白宮保持聯繫,有意跟進位定措施。歐盟今年年中公布了經濟安全戰略,旨在去風險、降低對單一經濟體的過度依賴,防止敏感技術外流用於軍事領域,此外還提出了建立對外投資審查機制。
除上述四項關鍵技術之外,歐盟委員會還列舉出了六項關鍵技術,有待進一步與歐盟成員國攜商確認。這六項技術分別是先進的連接導航和數字技術、先進感測技術、空間和推進技術、能源技術、機器人與自主系統、先進材料與製造和回收技術。
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政策分析師托比亞斯·格爾克 (Tobias Gehrke)對美國之音表示,「這份清單不會自動導向限制措施,如出口管制或者對外投資限制。歐盟成員國和歐盟委員會將會開始評估的程序,評估這些技術相應的風險。最終我們能看到政策提議或者建議將包含對外投資審查。但這不是自動的。極少國家支持對外投資審查,而且在美國反對採取措施的聲音也在增強。下個月將會看出這些風險是否與有關歐洲在中國的投資需要新的措施,或者現有的工具如出口管制能夠解決這些風險。」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亞太地區首席經濟學家艾西亞(Alicia García-Herrero)對美國之音表示,「似乎此時歐盟委員會想要展示其方向,在2024年歐盟選舉的背景下,如果人選重新任命可能無法完成。」她注意到歐盟的清單與美國非常一致,其中三項關鍵技術和美國一樣,除了生物技術。
艾西亞表示:「根據我們對於入境投資篩選的經驗,我認為最多考慮到協調出口管制,但是歐盟層面上出口管制措施的決定仍有很多漏洞。」
歐盟委員會負責價值與透明度的副主席維拉·喬洛娃(Věra Jourová )在記者會上表示,「我們已經看到過度依賴的風險,在新冠大流行期間或是在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戰爭期間。歐洲人已經付出了代價。」歐盟下一步將針對關鍵技術清單開展風險評估,並以此為基礎採取相應措施降低技術泄漏的風險,據歐盟委員會官員介紹,這些措施將在明年春季公布,但目前尚不明確將採取何種措施,為了使這些措施推進,歐盟將協助各成員國與夥伴國家開展更密切的合作。
歐盟委員會負責產業事務的專員蒂埃裡·佈雷頓(Thierry Breton)在記者會上表示,這些措施不意味著保護主義。他表示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英國也有類似的技術清單用來評估安全風險。他將這10種技術稱之為關係到歐盟戰略自主和安全的戰略技術。
歐盟對外關係委員會的自身研究員阿加特·德馬雷斯(Agathe Demarais)對歐洲媒體EURACTIV表示,通過公布的清單可看出,歐盟正在打造自己的去風險化戰略,而不是簡單跟隨美國。同時她也認為由於歐盟成員國受到中國的影響程度不同,去風險造成了歐盟成員國的不和,如果不能在中國問題上達成共識,去風險將是艱鉅的任務。
托比亞斯·格爾克認為,歐洲在中國的投資集中在一些大型的企業,如德國的汽車和化工巨頭。歐洲在經濟利益和經濟安全之間達成一致將是一大挑戰。他說:「這本來是政治的討論,但也是法律的討論,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嚴格的將安全和經濟目標分開。歐盟不願削弱WTO,同時希望確保不輸掉美國與中國的科技和工業戰。關鍵技術清單和成員國聯合風險評估是打造共同戰略前景的開端,對話將朝向去風險化措施,這有可能達成。」
美國總統拜登簽署的行政命令主要針對美國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基金等對中國的敏感技術領域投資。根據該規定,美國政府可甄別個別公司對中國的具體交易。美國方面認為新規定的目標範圍很窄,而美國政府監管權力將會擴大,美國出臺的新規已經引發了中國的不滿。中國已經宣布對鎵、鍺兩種稀土金屬的出口管制,並且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進口美光晶元用於通信基礎設施。
美國近幾個月正在準備制定針對中國高科技領域投資限制的實施細則,和美國相比,歐洲擁有較少的風險投資,歐洲對中國的投資主要是傳統的外國直接投資,分析認為歐洲未來制定的規定將與美國有所不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