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兩位孩童為太陽遠近爭辯 最後結果如何?(圖)

 2023-12-22 00: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兩小兒辯日〉是出自於《列子·湯問》的一則寓言。
〈兩小兒辯日〉是出自於《列子·湯問》的一則寓言。(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今天要介紹出自於戰國時期思想家列子的重要著作《列子·湯問》的一則寓言〈兩小兒辯日〉,內容講述兩個小孩爭辯著太陽的遠近。然而,經過的孔子在聽完兩孩童的觀點後,居然無法斷定誰說的是對的。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一起來瞭解!

當時,孔子向東遊歷,見到兩個小孩在爭辯,就問他們在爭辯的原委。

一個小孩子說:「我認為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近,而正午的時候距離人遠。」

另一個小孩子認為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比較遠,而正午的時候距離人比較近。

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出時像車的車蓋一樣大,到了中午時就如同盤子一般小了,這不是遠小近大的道理嗎?」

另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出來時涼爽,到了中午的時候熱得如同把手伸進熱水中,這不是近的就感覺熱,而遠就覺得涼的道理嗎?」

孔子聽了之後不能判斷他們倆誰對誰錯。

兩個小孩子笑著對孔子說:「是誰說你智慧多呢?」

列子的《列子》,又名《沖虛經》、《沖虛真經》,是道家重要典籍,每一篇均由多個寓言故事組成,寓道於事。其中為人熟悉的包括「愚公移山」、「杞人憂天」、「亡斧者」、「歧路亡羊」等。書中許多寓言都有警世的意義,也具有一定的文學價值。 主旨在於宣揚不可炫智於外而應養神於心,達到順從自然、無用之用的境界。

而在這一篇寓言中,兩小孩爭辯的基點是根據自己的感知和類比邏輯推斷太陽的遠近。一個小孩依據目測的視角大小推斷遠近,這個邏輯並無問題,但沒有考慮到觀測條件的影響,像大氣層會使得光線傳播發生折射,所謂的大,實際上是光線折射造成的錯覺;另一個小孩依靠觸覺感知涼熱推斷遠近,同樣也是沒有考慮到大氣層和照射角度的影響因素。從早晨到中午的距離遠近的變化,其實不足以讓人能夠目測或觸感分辨出來,其它的干擾因素起的作用更大一些。

所以說,很多情況下,人不知道或忽略的因素可能在起主導作用,而人按照自己的認知邏輯推斷,卻可能因為有限條件下產生了認知謬誤。

有位歷史學家說過:「不可據其所知,以疑其所不知;乃極精之認識論也。」這裡點出了人們的習慣性認知方式中誤區所在,習慣以所知臆測未知,而囿於自己所在的思想境界、認知層面和偏狹視角,更不要說突破未知的時空去探知生命和宇宙了。所以說,人類就是在重重的迷中,前人的認知又為後人布下了層層疊疊的迷霧、屏障和誤導。唯有遵循道德的主線,攀援正道的天梯,才能從中走出來獲得真知,同時找尋到宇宙的真相和生命的真正意義。

責任編輯: 初新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