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3日,在總統大選前三週,執政的民進黨(民進黨)的賴清德開始了為期四天的臺灣競選活動。(圖片來源:Annabelle Chih/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1月4日訊】在各國民主化的過程中,被推翻的威權政黨通常會走向萎縮或消失,少有可能重新執政,因為,威權集團沾滿血腥的手,如何擺脫屠殺、酷刑與迫害人權的歷史記憶,如何能與民主價值相容而重獲選民信任?
但臺灣卻是一個特殊的存在。民主化的臺灣在2000年實現政黨輪替,然而中國國民黨的威權保守勢力,不僅驅逐本土派李登輝,還在2008年贏得大選重新執政。民進黨賴蕭配雖然氣勢領先,但與國民黨侯趙配的差距並不大。
臺灣欠缺健全的政黨體系,2000年政黨輪替後,中國國民黨繼續成為大選政黨輪替的可能選項甚至唯一選項,這是臺灣民主化的未竟之業。歷史的包袱讓中國國民黨一直無法認同臺灣作為一個主權國家。國民黨的立場從反攻大陸到靠中國發大財,再到附和中共只有承認「九二共識」才能對話的主張,可說依靠中國因素才能生存的立場始終如一。一個本土政黨和一個靠中國因素生存的政黨進行競爭並無法為臺灣帶來真正的民主,甚至會帶來災難。因為輪替民進黨的,不是更進步的臺灣民主,卻可能是中國的代理人。而臺灣選舉被中國因素環繞,各項內政社會與經濟議題難以被深刻討論,民主持續淺層化。柯文哲的臺灣民眾黨此時在「政黨要輪替,藍綠一樣爛」的舞檯燈光下華麗現身,卻在對中關係以及眾多重大政治議題上支吾其詞,圖謀與舊威權集團「藍白合」,且至今依然主張「藍白聯合內閣」,實系投機地假本土之名替換國民黨過去扮演的角色:以假的台海和平獲取政治利益。
這是臺灣人的難題:在國家認同不一,民主無法落實的當下,我們如何還可以往民主的前景邁進?我們無法坐視國民黨出賣臺灣的政治傾向,又暫時沒有第二個本土政黨進行輪替,而民進黨的執政常被說成一黨獨大,且民主的重要議題常因中國因素而持續擱淺,這樣的兩難不是正常國家的處境。臺灣必須在臺灣公民、民進黨、公民團體以及本土小黨的共同努力下,才可能獲致前行的步伐。
我們認為,當下臺灣民主政治最需要是:一、國家團結對外;二、人民生存保障;三、邁向健全政黨體系之路。
一、堅實的國家團結對外
我們支持堅守主權國家立場,捍衛臺灣自由民主憲政秩序的候選人及政黨。面對咫尺強敵,我們支持延續與民主國家同盟的對外路線,強化國防自主、潛艦國造政策、厚實自我防衛能力,並反對與視契約與信用為無物的中國政府簽訂和平協議。因此,對於仍將一中和平協議(連胡公報五願景)置於政綱,黨主席更主張「重返執政將廢除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五條之三」廢除兩岸政治協商談判紅線條款的中國國民黨,絕對不是臺灣的選項。在美中戰略競爭、全球民主與獨裁兩大陣營對峙的狀況下,臺灣更應強化經濟自主,拒絕經濟依賴中國,反對重啟服貿、貨貿協議及談判,鞏固自由民主價值所獲之經濟成果。
2000年政黨輪替後,中國國民黨繼續成為大選政黨輪替的可能選項甚至唯一選項,這是臺灣民主化的未竟之業。(攝影:張哲偉)
藍白合的操作與郭台銘的退選,一直到里長帶團接受中國旅遊招待,都明顯存在中國影響力的介入。讓對手指定我方代表與領導人絕對是談判的大忌。我們呼籲選民不要支持要簽訂「一中和平協議」、要廢除兩岸政治談判紅線的中國國民黨,也不要支持要重啟服貿與貨貿協議的民眾黨。
二、有感的小民生存保障
相對於蔡政府在外交政策上的成功,各界對民進黨政府在處理內政與社會經濟議題有不少批評。我們在今年三月十八日的「民心向背,關鍵政策」座談中已指出:擴大社會安全基礎,國家才能安全;保障每一個國民的生存權,國家才可能團結對外。我們看到過去這九個多月,民進黨政府積極推出各項社會政策,例如擴大租金補貼、減免學費與學貸負擔、最低工資法與囤房稅2.0完成立法,賴清德總統候選人也提出「0-22歲投資未來世代」「公益社會,溫暖臺灣」、強化社會安全網、建構友善自主的高齡生活環境、強化保障經濟安全等等政見,我們肯定這樣的方向。
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過去幾十年的社會經濟結構問題,也不是一年的改革就可以畢其功。我們呼籲賴清德總統候選人如果當選,應認真地持續與公民團體、社會各界及學者專家對話溝通,擬聚社會經濟改革共識,擘劃國家未來願景。
經濟民主連合智庫與臺灣公民陣線近日也已發表「社會團結六大政策」包含:老人差額年金、兒童成長津貼、強化薪資協商、投資技職教育、共有產權住宅與打造育兒者國家;並提出制定《微型企業發展條例》,振興小民經濟(civil economy)的公民政綱,主張設立經濟部微型企業處、微型企業信用保證基金,讓佔我國總就業人口的四分之一的微型企業,也可以獲得公平的國家經建預算支持,讓全民共享經濟成長的果實,也協助微型企業走出疫後經濟振興之路。
三、邁向健全政黨體系之路
如何在缺乏本土政黨可以輪替執政的情況下,保有民主政治的進步動力是我們的當務之急。我們建議,珍惜民主政治與本土價值的選民請在中央執政票投民進黨,同時讓比國民黨與民眾黨更專業的民間團體扮演監督民進黨執政的角色,讓本土小黨在內政上批判民進黨,但是在團結對外抵抗中國的基調上繼續前進。需特別指明的是,這裡的本土小黨不包括對中國獨裁政權立場模糊的民眾黨。只有在全國一致對外,本土大黨對內接受民間團體與本土小黨批評與鞭策的布局之下,我們才能逐步培植有別於民進黨的政治力量繼續茁壯,往健全政黨體系之路邁進。
我們鄭重呼籲民進黨應在選後開大門,重啟與公民團體及本土小黨的對話溝通,並且在各項選舉制度上,全面改革,建立一個更有利於新興政黨公平競爭的制度,我們願意就經民連倡議的地方議會設置政黨比例代表與民進黨對話合作。
身為熱愛民主自由的公民,我們無法也不能規避來自全球政治、經濟、以及我們自身社會結構的提問與挑戰,為臺灣特殊歷史造就的困頓找到解方是我們的責任。畢竟,面對我們的歷史且從中學習,是淬煉臺灣人最重要的推力。我們必須肩負責任自己創造歷史的格局,一個持續中央執政的本土政黨,搭配具專業監督能力的民間團體和本土小黨。讓本土政黨的繼續執政得以獲致來自民間的批評與督促力量,讓民主政治得以在這樣的權宜設計下持續保有前進的動力。臺灣人必須自我創造出相應的政治格局,回應臺灣民主化特殊的歷史進程。
(本文為《上報》授權《看中國》轉載。原文鏈接)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