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深夜為什麼要打更,不會打擾到人睡覺嗎?(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電視劇裡經常會出現一個場面:一位打更人敲著鑼,嘴裡喊著:「天乾物燥,小心火燭」,在夜晚的街道上來回穿梭。古代深夜為什麼要打更,不會打擾到人睡覺嗎?
更夫是早期的「公務員」
更夫的誕生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朝,但那時還沒有形成一個專門的職業,直到漢朝才在民間流傳開來。一般情況下,更夫都是由兩個人一組,既能壯膽,又能互相監督,一個人拿著梆,一個人拿著鑼,兩個人配合邊走邊敲。
因他們都是被當地官府聘用的,所以更夫也算是早期的「公務員」,而因為要在夜晚工作,所以更夫通常都是身強體壯的年輕男性擔任。
他們一個晚上會敲五次鑼,每次間隔一個時辰,和現在的計時方式不同,古人採用的是12時辰的計時制度。所以一個時辰也就是我們現在的兩小時,更夫一般是在太陽落山後就開始的工作,晚上七點開始第一更。
對於現代人來說,晚上七點可能剛開始吃晚飯,但是對於古人來說,天黑即眠。古人每天吃完晚飯就是睡覺時間,而更夫此時洪亮的聲音傳來便是提醒他們該睡覺了。
但是,更夫的作用可不限於報時,他們在每一更都起著有很大的作用。
更夫是古代的「公務員」。(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更夫在五更中的五個作用
第一更:小心火燭
對於百姓們來說,火災可不是鬧著玩的,而第一更通常是在百姓們吃完晚飯後開始的,這個時候灶台上的火和燈火都是要熄滅的。
所以,更夫的敲鑼聲便格外重要了,所以這第一更便是提醒人們要注意熄滅灶火和燭火。勞累一天的百姓們當聽到打更聲傳來,便知道該去檢查灶火了。
在古代發生火災可不是小事情,因為古代的房子一般都是木房或草房,一旦著火,便會牽連一大片。
第二更:該睡覺了
第二更是在晚上九點敲響的,這個時候,很多百姓差不多已經進入了夢鄉,但是和現在一樣,古代也有「夜貓子」。
有的人在深夜還依然在「工作」,這些人大部分是家庭中的母親、妻子,她們白天操持家務,洗衣做飯,伺候一家人的生活。晚上,她們又找出丈夫或兒子因白日幹活而磨破的衣衫,就著昏暗的燭火縫補衣物,縫縫補補就到了二更天,當聽到街道上傳來打更聲後,她們便會放下手裡的活,準備上床睡覺。
更夫的第二次打更便是提醒人們得睡了,否則明天就沒有精力勞作。
第三更:震懾盜賊
第三更響起來的時候已經是晚上十一點了,此時夜深人靜,人們大多都已沉睡,有些心懷鬼胎的人也開始了行動。
這時,更夫的鑼聲就是震懾人的一道防線,當看到有偷偷摸摸在街道上遊走的人,更夫們也承擔起了巡邏的重任。
第四更:進入黎明
第四更是在凌晨一點時敲響的,這時的夜晚已經過去了一半,此時是黎明時分,這個時候的氣溫最低。
更夫們敲著鑼,嘴裡喊著:「丑時四刻,天寒地凍」,提醒著人們注意氣溫,防止凍出風寒來。
第五更:任務完成
第五更響起的時候,天已開始蒙蒙亮了,此時的打更人嘴裡喊著:「寅時五更,早睡早起,保重身體」,以提醒百姓們打更的結束。
百姓們在聽到五更聲的時候,也知道要到該起床的時候了,很多都紛紛起床,準備迎接新一天的到來。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更夫在古代的重要性,更夫是古代的「公務員」,是在早上和晚上給大家報時間,還承擔著巡邏的重責。
責任編輯: 小凡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