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習近平再提一個戰略目標 能挽中國經濟頹勢?(圖)

 2024-06-26 19:5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9
    小字

分析指市場經濟、西方支持才是中國經濟解方。
分析指市場經濟、西方支持才是中國經濟解方。(圖片來源:Fred Dufour - Pool/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6月26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全國科技大會稱,面向經濟主戰場,錨定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但中國經濟前景堪憂,分析指市場經濟、西方支持才是中國經濟解方。

習近平提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

據中國官媒新華社全文發布的習近平6月24日在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上的講話,習近平提了十次「科技強國」,聲稱:「必須充分認識科技的戰略先導地位和根本支撐作用,錨定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

習近平仍強調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加快發展。

習近平也提到了其關注的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等產業,「這些都為建成科技強國打下了堅實基礎。」

不過,習近平也承認中國產業體系的薄弱,要「針對集成電路、工業母機、基礎軟體、先進材料、科研儀器、核心種源等瓶頸制約,加大技術研發力度」。

習近平在中共三中全會前又提出戰略目標,引起輿論關注。

據自由亞洲電臺6月26日報導,旅美財經學者程曉農提到,原來三中全會前,習近平想通過投入一萬億人民幣拉動經濟,但是近期經濟數據顯示這個夢想破滅,但是,中共不會承認這個現實,會繼續講空話。去年9月,習近平在在黑龍江省考察調研首次提到「新質生產力」,今年兩會國務院工作報告也列為十大任務之首,但是,接連遭受歐美西方國家提高關稅制裁。「不存在只要開三中全會一切都會好,沒有那事情。習近平為中共大型會議前準備的‘獻禮’,效果還是零。」

中國獨立金融學者賀江兵認為:「中國方向搞錯了。」首先在外部形勢方面,跟美國與西方搞好關係,這是主體、大是大非的方向。既要反美又要佔美國的便宜怎麼可能?另外就是市場的改革要向著市場方向去,過去三、四十年中國是往市場靠近才獲得的經濟發展,不能拿過去改革的成果,來反對過去的改革。「一是市場經濟、一是西方支持,中國靠這兩支柱獲得經濟成果,又反對這兩個支柱,那不是自掘墳墓?就算再努力、口號再響、措施再多,那也就是舍本逐末。」

兩個中國經濟現實

中國地方政府已要求多家企業補繳稅款,其中最遠可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的稅款,突顯在經濟復甦不平衡和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對資金的需求。

多家上市公司近幾個月在交易所提交的文件中稱,已收到政府要求補繳數千萬元(人民幣,下同)的稅款,並警告投資者,這可能會影響公司收益。

根據中國官媒央廣網,維維股份6月13日發布公告,原控股子公司湖北枝江酒業因未按規定的申報期限對1994年1月1日至2009年10月31日的消費稅進行納稅申報,被相關部門要求補繳稅款逾8500萬元。

維維股份公告發出後,引發市場廣泛關注,一時間「稅務倒查30年」的聲音四起。

據中國官媒《上海證券報》報導,湖北宜昌當地有關部門稱,此次對枝江酒業下發《稅務事項通知書》,系審計部門發現枝江酒業前期有稅款欠繳,稅務部門按照程序正常追繳。

除了維維股份,華林證券、博匯、藏格礦業和北大醫藥都曾發表過類似公告。

由於經濟增長放緩和樓市低迷導致土地出讓收入大減,中國地方政府面臨前所未有的增收壓力。它們的負債已經居高不下,進一步提高槓桿率的能力受限,迫使中央政府加大財政支出力度。

不僅如此,根據中國媒體統計,超過20個省份出現了「警稅合成作戰中心」,以打擊涉稅違法犯罪行為。但這些新設機構中「作戰」一詞引發焦慮,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前總編胡錫進也公開表示,以「作戰」思維處理稅務問題,不利於提升民營經濟信心。

據BBC中文6月24日報導,一位從事向東南亞機電出口的中國商人表示,現在國內需求上不來,「主要做國內市場的難一些,利潤很薄,隨便補個稅、罰個款,不如直接關門了」。

此外,令民營企業惶恐不安的還有「時間上的不確定因素」,上述商人表示,他在20年前曾經在國內從事過基建工程,「那個時候啥都亂著來,如果真要查那麼久,個體老闆們可能都有問題,再加上滯納金,那不敢想像」。

從全國層面來看,今年政府財政確實面臨困難。一方面是稅收減少,6月24日,中國財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1—5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6912億元,同比下降2.8%,在高速發展數十年的中國較為少見;但另一方面,支出卻在增加,1—5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8359億元,同比增長3.4%。

「政府沒錢了」背後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賣地收入的減少。

今年一季度,中國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8147億元,同比下降6.7%,相比2020年的高峰幾乎「腰斬」,即便對比疫情前的水平,也僅有當時的三分之二。

然而,地方政府極為依賴土地收入,以貴州省會貴陽為例,其2021年財政總收入976.15億元,賣地收入631億元,佔比為65%。

由於債務問題,國際評級機構穆迪早前發布報告稱,維持中國主權信用評級A1不變,但將評級展望從「穩定」調整為「負面」。此外,穆迪還把18家中國企業和8家中國銀行的評級展望從「穩定」調整至「負面」。企業名單上有13家央企及其子公司、兩家地方國企及子公司,以及三家民營企業,包括阿里巴巴和騰訊。銀行名單上有三家政策性銀行和五家大型國有商業銀行。

穆迪給出的主要理由有地方債過高,使政府刺激經濟的財力下降;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使中期經濟受到影響;而這兩者也互相影響,因為房地產下行對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收入帶來較大衝擊。去年土地出讓收入佔中國地方財政收入的37%左右。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