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表示獲得數千億元人民幣中長期國債。(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7月5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中國央行此前突然發布公告稱交易國債,引發債券市場巨振,7月5日表示獲得數千億元人民幣中長期國債。有經濟學家建議,十年發50萬億國債,讓利率下來,穩住房地產。
中國央行積攢數千億「彈藥」
據中國官媒《證券時報》7月5日報導,從中國央行求證獲悉,央行已與幾家主要金融機構簽訂債券借入協議,已簽協議的金融機構可供出借的中長期國債有數千億元(人民幣,下同)。將採用無固定期限、信用方式借入國債,且將視債券市場運行情況,持續借入並賣出國債。
受此消息影響,7月5日,中國30年期、10年期、5年期國債期貨均小幅下跌。
專家學者認為,理論上,央行借入國債後,可能隨時在公開市場賣出,以調節長期收益率。對於中國央行將開展的操作規模不宜預期過高,更多是在釋放引導長期國債收益率上行的信號。隨著中國央行預期引導力度加大,長期國債收益率有望逐漸回升至合意區間。
廣發證券資深宏觀分析師鐘林楠介紹,國債借入操作類似於權益市場的「融券」,此次啟動意味著央行先開展借入操作,借入長期/超長期國債,再開展國債賣出操作,會給政策調控長期收益率提供更多「彈藥」與「空間」。
「需要提示的是,央行並未明確僅開展一次國債借入操作,也從未明確不會使用其餘工具引導長期國債收益率上行。」光大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張旭認為,如果接下來債券收益率走勢不及預期,再次借入並賣出國債或採取其餘政策工具亦在情理之中。
在張旭看來,在未來一、兩個季度內,10年期國債收益率觸及2.5%是大概率事件。
招聯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提醒,投資者應基於對經濟基本面的合理預期,結合自身資產負債等情況作出投資決策,高度重視債市風險。「央行通過此舉,提醒機構和個人投資者注意防範投資中長期債券可能產生的期限錯配和利率風險。」
國債長債收益率降至低點 導致中國央行出手
7月1日,中國央行突然發布公告,「為維護債券市場穩健運行......決定於近期面向部分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開展國債借入操作。」
一級市場主要是政府直接向投資者(如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等)發行國債。當央行在一級市場上購買國債時,它向政府提供資金,增加了市場上的基礎貨幣。
消息出來之後,國債期貨主力合約短線跳水,長端現券收益率快速上行。與此同時,跟國債投資邏輯相似的紅利板塊,也出現了一波跳水。
中國央行主管的媒體《金融時報》此前多次發文提示利率相關風險,並稱2.5%—3%是長期國債收益率的合理區間。如果長期國債收益率持續下行,並非買入的好時機。若銀行存款大量分流債市,無風險資產需求進一步增大,央行應該會在必要時賣出國債。
文章稱,長債收益率跌到2.5%以下,已經說明這項資產並不是「完全安全」的。目前債券價格上漲預期持續較強,銀行存款大量進入債市,過度炒作也會使「安全」資產變得「不安全」。
長期國債收益率主要反映長期經濟增長和通脹的預期,同時也受到安全資產缺乏等因素的擾動。根據中國央行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分析,今年以來中國國債收益率走低,在「資產荒」背景下,部分市場機構為增加收益集中購買長久期資產,長期限債券需求顯著上升,短期內供給則相對偏少。
發行50萬億國債 降利率 穩房地產?
綜合中國大陸媒體7月5日報導,中泰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在主題演講「2024年投資者如何尋找優質資產」中表示,目前中國經濟正面臨兩個問題,一個是結構性問題,一個是週期問題,在大類資產配置方面,投資者應該從結構性變化和週期性變化兩個維度看待市場可能出現的風險和可能存在的機會。
李迅雷表示,目前面臨的供需之間的結構性問題比較明顯,這也是經濟增速出現回落的主要原因。部分行業產能過剩而有效需求不足,包括有效消費需求和有效投資需求都不足。
李迅雷進一步分析稱,中國經濟的另一個問題是2021年以後出現以房地產為代表的週期下行的問題。房地產已經持續了二十多年上升期,上升期如果結束了,它理論上應該是一個下行階段。所以,房地產恐怕調整時間會比較長。
此外,李迅雷認為,房價下行會帶來一系列變化,這就是經濟收縮的乘數效應。而成熟乘數效應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的,一片一片倒下去,比如紅木傢俱、珠寶玉器等具有金融屬性消費品的下跌。
李迅雷建議,多發國債可以解決資產荒的問題,他建議每年發5萬億,十年可以發50萬億。他還建議放棄匯率目標,讓利率能夠下來,這樣有利於提高資產價格的估值水平,有利於穩住房地產。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