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还要陪读?记者带着疑问走访了武汉高校周边的私房出租户,发现租房陪读的父母已不在少数,俨然成了江城一个特殊的群体。
9月29日上午,在武昌区三角路的上刘家河村。记者仅敲了三家门,便访到一位租住在此陪儿子读书的母亲;转过两条窄巷,记者再次访到一位陪读的母亲;在一处荒坡背后残破的砖瓦房内,记者又碰到一对陪读的老年夫妇。
记者与陪读父母们交谈得知: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家长担心孩子生活不能自理,担心孩子过早谈恋爱,担心孩子变坏……种种担心,促使父母们“背井离乡”,来到江城看护陪读。
丈夫广州陪儿子妻子武汉陪女儿
在一处出租房内,记者遇到来自汉川的岳女士。她是今年9月13日来武汉陪读的,以前是家庭妇女,丈夫在外经商,女儿是某高校英语专业大二学生。
岳女士对记者说,女儿中、晚餐都回“家”吃饭。晚上,女儿按学校规定回宿舍睡觉。
岳女士表示,虽然女儿自理能力不错,但自己还是忍不住为她担心,担心女儿营养不好,担心过早谈恋爱……尽管孩子已独立过了大一,但那份牵挂却不见减弱。今年,小儿子考上广州一高校,岳女士两口子商量后决定:丈夫将业务移到广州,给儿子陪读,自己到武汉给女儿陪读。
时至中午,岳女士的女儿小王回到出租屋,岳女士做好的四菜一汤也端上桌子。
餐桌边,小王冷静地给记者分析了母亲陪读的好处和坏处,她说:好处是一日三餐都不用我操心,饮食和学习都规律多了,有什么大事还有人商量;坏处是削弱了我独立处事的能力,参与集体交流少了,“拿吃饭来说,我觉得在学校吃饭也是一种社会交流,在家吃饭就失去了这个交流的机会”,她说:“现在我感觉像从大学回到了中学。”岳女士来汉陪读后,每日和女儿相聚时间并不多,生活十分单调。她告诉记者,她有一次忍不住在笔记本中写下,“生活既开心又不开心,开心是每天可以看到女儿……不开心的是,所谓工作就是无聊的两餐饭”。
女儿沉溺恋爱中妈妈来汉当看护
在武昌茶山刘的一片民居里,记者遇到从广西赶来的陪读妈妈赵女士。
赵女士的女儿小芳(化名)正在某高校上大二。入校不久,小芳就谈起了恋爱,最后发展到校外租房与男友同居。沉溺于恋爱当中的小芳经常逃课,多门功课不及格。班级辅导员给她家写信告之了这一情况。赵女士和丈夫知情后心急如焚,打电话、写信规劝女儿,没有效果。无奈中,赵女士只好于上个月请假赴汉陪读。她在这所大学附近租了间房,将小芳吃饭、洗衣服的杂事全包下来,每天督促她学习,禁止她与男友继续交往。
近一个月来,小芳的状况的确有所改观。然而,这并不能让小芳的母亲放下心来:“我走了之后,不知她能不能管住自己。”赵女士掩饰不住自己的担忧。
儿子电话哭诉苦搬来慈母做保姆
在武昌余家头一片民房里,记者遇到一位来自襄樊的陪读母亲。9月初,她和丈夫送考上大学的儿子来汉报名后回家不久,就从电话中听到儿子“受不了”的哭诉声。她请假赶来,发现儿子“症结”所在:儿子打小就不爱讲话,从来没离开过父母。自理能力很差,买衣服不知尺码、不会洗衣服,他打开水却不肯问人开水房在哪儿,绕了学校一圈才打到……
这位叶姓母亲只好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一面照顾儿子的饮食、穿衣,一面劝导儿子多与人交流。叶女士无奈地说:“只怪我们以前太不注意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
专家对“高校陪读”说不
华中科大社会心理学教授李振文认为,大学阶段正值社会心理成型的关键时期,应由社会“逼”着大学生逐渐成熟。吃饭、睡觉等大学生活本身也是社会教育的组成部分,家长陪读必然占用孩子与同学交流的时间,这将推迟其心理的成熟。
即使特殊情况下的“应急陪读”原则上也不被高校认可。华中科大学工处处长马小洁称,独生子女增多、自我约束能力下降的情况已引起学校重视,学校对本届大一新生加大了管理力度,不欢迎家长前来陪读。
一些教育人士认为,从幼儿园“陪”起,父母的陪读已延伸至教育的各个阶段。有关学者称,陪读等“保姆式”教育,是伴随我国独生子女增多及社会转型发展而来的。父母一代亲眼目睹了近年来学历知识的重要性,他们将独生子女视为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孩子稍有异常就会拨动他们敏感的神经,陪读即是他们的一种反应。
( 今日早报 )
- 关键字搜索:
- 武汉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