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古文字中的语辞

 2006-04-19 15:28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中国古文字的研究,对于探讨古代历史文化已有重要贡献,而要将古文字的研究推进一步,分析研究古文字中的语辞殊为必要。几年前,作者在一篇题为《新中国的青铜器研究》的小文里,曾提议编一本《金文语辞汇释》。这个想法,是由杭县张献之先生《诗词曲语辞汇释》得到启发的。张氏此书独辟蹊径收获甚丰,问世三十年来为学界所宗仰。我觉得其方法可移用于古文字,不仅金文,从甲骨卜辞到秦汉简帛也无不适用。

  用现代语言学标准衡量,张氏所谓语辞,涵义相当广泛。他在《诗词曲语辞汇释》的叙言中,开宗明义即云:“诗词曲语辞者,即约当唐宋金元明间,流行于诗词曲之特殊语辞,自单字以至短语,其性质泰半通俗,非雅诂旧义所能赅,亦非八家,派古文所习见也。”书中所收有单字有短语,虚实兼备,大都是用一般辞书无人检索的。张氏广搜例证,以诗词曲证词曲,互相对比,辗转推求,确能作到了发他人所未发。

  张书所论诗词曲,本为唐宋金元明大众所吟咏欣赏,只是由于语言的演变,其间不少语辞今人已经不能直接理解。这又有两种情形,有的语辞是古语有而今语已经罕用甚或不用,如张书所举“遮渠”、“隔是”、“祅知”、“厮句”之类;有的语辞今语虽有而意义实与古语不同,如张书所列“可能”、“当家”、“问事”之类。无论哪一种,都不能从今语的角度去依字面理解,诗词曲之所以难读,这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我们研究的古文字,时代为商周秦汉,其古朴费解又过于唐以来的诗词曲,这是因为古文字反映的语言,和今语的距离更大。王静安先生为杨筠如的《尚书》注本作序,提出疏解《尚书》须“使人人闻商周人之言,如乡人之相与语”。我们研究古文字,也应努力达到王氏的要求,这便需要深入研究古文字的语辞。

  张献之先生的方法,据他自述不外五点:“体会声韵”,“辩认字形”,“玩绎章法”,“揣摩情节”,“比照意义”,“大率不出刘淇氏《助字辩略》、王引之氏《经传释词》及清代诸训诂大师所启示。”因此,他的方法其实是把文献训诂学转用于诗词曲。我们如以这种训诂学方法用于古文字,借鉴张氏所积经验,相信在古文字研究上会有新的进展。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