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别玩大发了!""他呀,谁都不吝!"甭问,这是两句倍儿正的北京话。只是现如今,不知道有多少人能一字不错地将这两句话读利落,也不清楚还有多少人能一字不差地说出这之中的意思。
在方言中,北京话可能不是最动听的,却是最亲切的。找不到方向了,别人会说你"晕菜";吹牛吹大了,别人会让你"歇菜";管生气叫"搓火",管出丑叫 "露怯";强词夺理是"矫情",难于相处是"各色";停车叫作"踩一脚",有话不直说叫作"兜圈子"......北京话天生就有一种调侃、轻松的味道。北京话生动,有韵味,却也透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道。茶余饭后,细细咂摸咂摸,您没准儿会不由自主地乐出了声:"这词儿有点意思!"
出彩儿的北京话
在网上搜索"北京话",很快就出现了近80万个网页----有专家学者写的文章,有网友按照音序捋出的"北京话大全",还有颇为流行的北京话水平测试试题。据说这套试题的难度与托福不相上下。这话未免有夸张的嫌疑,但这至少说明了一点,要想将北京话琢磨透了,且得下点工夫。
北京话指的是住在北京城区一带的本地人所说的话。在历史上,北京话着实风光过一阵儿。远的不说,就从近代讲起。据老北京人说,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后,首届国会中有人提议奉广州话为国语。可结果,北京话以一票之差压倒广州话成为国语。时过境迁,今天的国语早已变为普通话。不过,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如此看来,北京话与普通话的缘分并没有断。
那些曾经引领文化潮流的北京话不但藏着北京的历史,还包含了一方风土人情、习惯传统。北京话就像一部活着的历史,散发着难以言表的精气神儿。北京话,从小姑娘嘴里说出来清脆动人,从老大爷嘴里说出来则诚恳热情,让人听了心里有说不出的舒坦。
拔份儿的儿化韵
北京话大多发音含混,但这并不影响它的美感----间或滑出的几个儿化音透着骨子里的亲切。北京话喜用儿化韵。张询如编著的《北京音系小辙编》是一本研究北京音韵的书,里面搜集了3000多条带"儿化韵"的词。儿化韵正是北京话的神韵。想学好儿化韵的外来客不少,但摸不着门道、乱用滥用者居多,香港明星谢霆锋就是个代表。在电影《无极》中,每每他一张口,观众们就会笑出了声----就为那一口变了味儿的儿化韵。
一般说来,凡是小、少、细的人事物都可加儿韵,比如小狗儿、小车儿,再比如"看你的腰吧,细得像根儿绳儿似的"。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说过一个段子《戏剧与方言》,用侯先生的话说,凡加儿化韵的话都有一种小巧、亲切的感觉。比如说"冰棍儿",一听就不大,"如果说‘冰棍'就不好听,好家伙!那冰棍大得是不是要两人扛着吃啊?"
北京话要"歇菜"?
语言是时代的折射,北京话就是活化石。但如今,这种活在人们口头的语言却逐渐失去了活力。北京退休工人魏林海要为北京土话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一家网站的调查显示,多达53.14%的被调查者认为"这是北京人吃饱了撑的没事干想出的主意"。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乔晓光认为,申遗有四个标准,其中之一必须是濒危的,但正宗的北京话还没有死,它就活在南城的大杂院里。多年前,京味儿作家刘一达曾采访过对北京话颇有研究的语言学家。在这些专家看来,北京话的生命力是很强的,因为它扎根于北京这块土地的深厚土壤之中。可在现实中,随着胡同、四合院的消失,北京话正在逐渐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
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被定义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北京的方言土语正属于这个范畴。有些语言在民间活态传承已经不现实了,所以将它保护下来是很有必要的。"一位专家说。在外来文化的冲击面前,京味儿从形式到语言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让人惶然的是京味儿这面旗帜还能扛多久。
链接----不完全北京话
白斋:白吃白喝。
不开面儿:不给人留情面。
迸磁儿:闹别扭。
扳杠:固执己见,纠缠不清。
拌蒜:因累或多饮,行走艰难。
拔份儿:高人一筹。
白话:说话不着边际。
搓火儿:生气、憋气。
吃挂落儿:错误地受到牵连。
处窝子:见人不敢说话。
出溜:滑动,动作迅速。
底儿掉:非常彻底。
点儿背:运气不好。
点卯:到那儿报到或看一眼,打个照面儿。
逗闷子:寻开心,"逗咳嗽"、"开涮"意思同。
抖机灵儿:显示自己,特指轻浮表现。
打联联:在一起瞎混。
跌份儿:丢面子,"露怯"、"怯勺"意思同。
硌应:厌恶、厌烦。
裹乱:从中插入干扰的意思。
坏醋:也做"坏菜",事情结局不好。
裉节儿:关键时刻。
撂挑子:扔下事情不管了。
门儿清:明白,清楚。
闷得儿密:保密不声张或背着人做事。
抹不丢的:形容不好意思的样子。
蔫土匪:不爱说话而心里有数的人。
拿搪:推脱刁难。
撒鸭子:放开脚步跑。
上脸:越说越不听。
塔儿哄:混事儿。
挑眼:挑理,怨别人办事不合规矩。
虾米:傻了眼。
幺蛾子:耍花招儿。
嘬瘪子:有苦说不出。
- 关键字搜索:
- 北京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