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端午吃粽 说来话长(图)

 2008-06-08 15:01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此事说来话长。

粽子,其名称广泛,多见于古籍的文字记载里。如晋代周处撰写的《风土记》里,粽子被命名为「角黍」;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谓为「筒粽」;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上称之为「粘黍」等。

这些名称的形成,乃是古人根据粽子之「形、物、性」三者相结合而定的。

因为粽子呈尖角形,古时用黍米作原料包成,故称「角黍」,又因外壳是竹筒,故又有「筒粽」之称,「粘黍」乃因其具有粘性而定名。

民间食粽子的习俗,古书中,虽有描述「五月五日,夏至节食粽」的记载,却并无纪念屈原一说。

据专家学者分析,古代的粽子,即角黍,可能与祖先「尝黍与祭祈」活动有关,以此庆贺或祈祷丰收年。

而到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一书中,对粽子的由来就与之前所述有所不同,他写道:「古人以裹黍米成粽,曰角黍,今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馈送,或言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饲蛟龙也。」

由此便知,李时珍所说,与民间流传的「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投汨罗江死」的故事相同。

原来,从二千二百多年以前的战国后期,即屈原投江殉难的这天起,楚国百姓以后每年这天驾船,将饭装到竹筒里,投到江中以喂蛟龙,避免蛟龙咬屈原尸体。后来人们将竹筒改用芗叶,形成现代粽子的模样以代之。

正因为食粽习俗由来已久,所以千百年来,粽子还出现了许多名品。

唐代时,粽子已成为市场上的佳品,皇都长安的「庾家粽子」,以其「白莹如玉」著称于世。

唐玄宗李隆基在一年端午节,吃了一种「九子粽子」,其味道妙不可言,于是赞不绝口地称颂:「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宋代粽子名目更多,据《武林旧事》载,当时宫廷里的糖蜜巧粽,其造型精美百出,有的结为楼台亭榭,有的结为舟楫车马。

当时出现的端午粽就有角粽、锥粽、菱粽、黍筒等。「黍筒」乃是四川名传遐迩的优质粽子。

明代北京的肉角黍闻名于世;清朝乾隆时,还出现过火腿粽子。

总之,古代粽子先是从用料「黍米」改为「糯米」;接着包裹又从竹筒发展到「芗叶」、「芦叶」、「竹叶」等;形状由筒形而变为尖角。于是便出现了小角粽、锥形粽、秤锤粽、枕头粽、菱角粽、狗头粽等等。

如今的粽子,更是丰富多彩,大体分为三类。一是纯米粽子,这种粽子流行全中国;二是素馅粽子,分别包有豆沙、红枣、芝麻、花生、银杏、柿子等;三是荤馅粽子,内藏鸡肉、牛肉、猪肉、火腿等,其味甚佳,均受人们喜爱。

据报导,今年四月,台湾举行万人吃粽子活动,用了三万二千多片粽叶子,做了重达一千三百公斤的大粽子,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真好开心!



来源:世界日报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