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冬博客文章全文如下:
一场猛烈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将高高在上的" 金砖四国"打落尘埃。金砖不再发光,个别的看上去甚 至更像砖头。至于好事之徒编撰出来的"金钻11国", 则早已树倒猢狲散,有些还挣扎在危机中。
曾经盛极一时的新兴市场故事,正面临着重大的挑 战。"新兴"中究竟有多少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崛起, 又有多少是虚幻的泡沫?
新兴市场并非铁板一块,它们自身的素质也不同, 所面临的挑战也不同。身处险境的,主要是东欧和前苏 联国家。这批国家(市场称EMEA)靠前几年的热钱涌入 制造出经济增长的神话,也积下巨额贸易逆差和短期外 债。如今海外资金转向,带动了汇率急跌、经济收缩, 债务危机一触即发。
拉美国家曾是债务危机的多发地,个别中美洲国家 已出现了国债违约,不过此区域的形势比想像的好。首 先,拉美地区并没有出现东欧那种疯狂借贷,杠杆率并 不高;其次,长期的石油、商品牛市下,各国财政状况 、外汇储备有明显改善,抗风险能力有所提高。拉美的 问题是,石油价格长期低迷,对出口和经济打击颇大。
在亚洲,除韩国、印尼和印度之外,其它国家的短期外债数量并不大,在主权层面上几乎没有一个亚洲国 家面临外部流动性危机,而且当地的银行体系基本稳健 。但是,亚洲对出口的依赖是世界上最高的,全球经济 衰退对亚洲的出口订单造成灾难性的打击,许多国家出 口惊现20~50%的跌幅。出口乃亚洲经济的命脉。
至于海湾石油输出国,它们此前对石油价格的假设 普遍过度乐观,导致财政预算大幅偏离实际情况。当地 房地产泡沫破灭,对银行和消费者都造成负面冲击。迪 拜过于进取的投资计划,使其成为海湾地区的高危分子。
笔者看来,新兴市场国家风险上的甄别,可以围绕 两大主线:一是对海外资金(尤其是短期资金)的依赖 度,二是对海外市场的依赖度。前者显示危机程度,后 者表示复苏能力。
在2007年新兴市场故事大红大紫时,有9290亿美元 流入新兴市场。据国际金融协会(IIF)估计,今年的资 金流入量可能不超过1650亿美元,商业贷款更呈净流出 。金融海啸、去杠杆化、风险意识急升,导致外部资金 几乎断流。资金供应上的沧桑之变,对于依靠外资流入 来平衡国际收支的国家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对于过度借 贷的国家则可能是致命的。笔者相信,部分新兴市场国 家的债务危机已难避免,届时对整个新兴市场以及全球 金融业的冲击,则取决于其它国家和国际金融组织救援 的速度和力度。
新兴市场经济起飞,往往依赖于外部需求。上世纪 80-90年代,新兴市场国家的增长动力中40%来自外部市 场,最近十年,这一比率更升高至近70%。全球联动式的 经济衰退,制造出一个罕见的悬崖式出口下降,对依赖 制造业出口的亚洲和依赖商品能源出口的拉美、非洲、 海湾国家打击沉重。
在未来数年,笔者认为全球经济的大环境是,信贷 的去杠杆化仍会继续,资金成本上扬;美国消费者减债 、降消费,全球贸易进入低增长;制造业、服务业外包 会面临保护主义的挑战,但全球化大趋势不变;贸易失 衡状况有所改善,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顺差明显下降。
同时,尽管相信商品市场的短期调整仍不充分,笔 者仍看好商品、能源价格的长期走势。全球化使占世界 人口40%的中国人、印度人加入了商品的常规消费大军, 这个变化彻底改变了商品、能源的供需格局,开创了历 史上罕见的长期牛市。目前经济不景、信贷收缩,其实 消灭了任何商品供应上的新产能。一旦经济复苏,投资 不足、供应缺乏弹性的弱点便会暴露无余。
过去十年的信贷泛滥,催生出一个新兴市场泡沫。 但是泡沫中,又有许多正面的、结构性的经济变化。一 场金融危机,冲洗掉泡沫成分,但是好的东西仍会保留 下来。笔者认为,新兴经济可以保存下它在制造业、服 务业的竞争优势,以及在资源领域的供应优势。当这些与体制上的变革(如开放市场、减少政府干预、增强汇 率灵活性、善待外资等)相结合时,经济变得大有希望。
世界曾经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过这个分 界正日渐模糊。笔者看来,这场危机后,开始落伍的欧 洲、日本和新兴市场国家将组成世界上的中产国家。过去曾受追捧的 另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则可能被打回原型。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 关键字搜索:
- 陶冬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