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始终不肯放开金融管制,引来一片谴责声。就在上周,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在国会作证说,中国拒绝改革货币汇率政策“妨碍”了全球经济改革。他甚至要求国会通过一项议案,对中国操控汇率做出制裁。中方则回应说:“人民币汇率并不是造成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中国产品以低价制胜,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国际市场并不会因为人民币汇率的提高而相应的提高中国产品的售价,至少在短期内不会,人民币汇率的提高在自由市场条件下,也不会达到美国所期待的高度。那么双方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呢?要求放开管制是否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强调汇率稳定是否有难言之隐?
笔者通过观察与调查,得出第一个结论:
不提高汇率以增强产品竞争力乃是一种说辞。
汇率变化引来的利益重组,取决于用何种币值来结算。在企业出口产品时,如果用美元结算,对外方有利,如果用人民币结算,则对中方有利。对此,笔者做了如下分析。中国的企业有大中小之分,同样存在有进出口权与无进出口权之分。对于有进出口权的企业,如果用美元结算,那么要保证与原来同样的利润,就要相应提高产品的价格,而为了保持原有的竞争力,企业宁愿不提价,那么产品的成本增加了,企业的盈利降低了,这是不提高汇率以增强产品竞争力的原因之一。然而,国内的企业大多是没有进出口权的,对于没有进出口权的企业,产品大多由经销商转手,经销商与企业之间的结算用的是人民币,如果用美元结算划不来,那么厂家宁愿不出口而在国内市场出售。经销商购买产品用的是人民币,汇率的提高或降低对这类企业的影响不大。相反,对经销商的影响很大,提高汇率,相当于从经销商手上直接拿走钱。因为对于经销商来说,原来用1美元可以买到的商品,现在买不到了,比如变成了1.5美元,经销商的成本价提高了,而国际市场的售价没变,例如仍然是2美元,那么盈利空间就由原来的1美元减少到0.5美元,而经销商不会因为盈利减少而不做生意或减少生意,相反,他们会多做所生意,通过薄利多销来弥补盈利的不足。从这个意义上讲,提高汇率有时会增加企业产品的销量,人民币汇率提高的幅度只要让经销商有一定的盈利空间就不会影响产品的竞争力。
那么在这个说辞的背后掩盖的又是什么哪?笔者以为:害怕人民币崩盘才是真机。
早在朱镕基当总理的时候,他每每到各地视察,都是两个小组同时出发但走不同的路线。他自己带的一组按照当地政府安排的路线走,所到之处,一片繁荣;而他秘密安排的自行视察小组,在同一天出发,按照相似的视察项目走不同的路线,得出的结论却迥然不同。有时在他意料之中,有时却使他大为恼火。两个视察结果出来后,当地政府尤如热锅蚂蚁,都想着,这一下明年的财政拨款可泡汤了。然而到了明年,财政拨款与往年相差无几,因为各地情形大多如此。于是公开承认GDP有水分,无人反驳,也无人计算水分到底有多少,众人都是心照不宣。
直接受GDP牵连的并且能够反映经济形势和民生状况的是通货膨胀指数和基尼系数。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去年同期增长3.1%,官方给出的数字已经突破了通货膨胀点,如果去掉GDP的水分,会更高。而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5,属于贫富严重不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放开外汇管制,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话,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呢?换句话说人民币会不会崩盘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卢布是怎样崩盘的。苏联在放开金融管制时,国内发生了恶性通货膨胀。人们为了保值卢布,就将其换成美元。卢布从1卢布兑换2.8个美元,迅速崩盘突破了100卢布:1美元。最终达到40新卢布:1美元,也就是40000旧卢布:1美元。
中国同样面临通货膨胀的问题,全面通胀已经初见端藐。如果放开金融管制,钱会留向哪里?房地产?多数人买不起,也不敢买了。美元?中国人都知道美国的金融风暴。黄金?有可能。然而不管流向哪里,都存在崩盘的可能。官方绝对知道它虚假的GDP下掩盖着的充满危机的经济形势是什么,从而绝不会冒人民币崩盘的风险去放开金融管制,允许人民币自由兑换。
由此,笔者得出第三个结论:中国不会放开金融管制,除非管不住了。
中国自信于它的外汇储备能力,迟迟不肯放开金融管制,然而在国际经济形势普遍不景气的条件下,中国的外汇储备也损失不少。首先,美国金融危机,中国在盯紧美元的政策下,使人民币损失惨重。欧洲数国偿债危机,欧元下跌,中国直接账面损失达到了5000亿元。国际经济不景气,需要漫长而艰苦的过程才能够复苏;中国经济泡沫凸显,债台高筑,已经走入衰退期而不自知,中共政府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外汇储备能力到底有多大?金融管制到底能管多久?实行管制的代价又有多大?更何况,美国有可能对从中国进口的物品大幅度的征收惩罚性关税。面临这一系列的问题,已经到了坐下来按照经济规律来考虑问题的时候了。与其带着美丽的面纱充漂亮,弗如揭下它,洗去斑斑污点和血迹,抑或开明到让国际大师装扮一下,这张脸才会更生动,也才会真正漂亮。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中国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