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记者张雪综合】悬空寺,位于恒山脚下,悬挂在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背西面东,像是悬在一幅巨大屏风中腰的一尊精巧、别致的玉雕。自古以来,一直被列为北岳恒山的第一奇观。
悬在空中的壮观古刹
悬空寺上载危崖,下临深谷,背岩依龛,寺门向南,以西为正。它像是粘贴在直立如同斧劈刀削一般的悬崖上似的,抬头望上去,但见层层叠叠的殿阁,只有数十根像筷子似的木柱子在底下支撑着。那大片的赭黄色岩石,好像微微向前倾斜,瞬间就要倒塌似的。俗话说得好,“平地起高楼”,但悬空寺却反其道而行之,建在这绝壁之上。
悬空寺内有楼阁殿宇40间:禅房、佛堂、三佛殿 、太乙殿、关帝庙、鼓楼、钟楼、伽蓝殿、送子观音殿、地藏王菩萨殿、千手观间殿、释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纯阳宫、栈道、三教殿、五佛殿等。寺内塑像颇多,并有各种铜铸、铁铸、泥塑、石雕像80尊。
悬空寺不仅外貌惊险,奇特、壮观,建筑构造也颇具特色。屋檐有单檐、重檐、三层檐,结桅构有抬梁结构、平顶结构、斗拱结构,屋顶 有正脊、垂脊、戗脊、贫脊。总体外观,巧构宏制,重重叠叠,造成一种窟中有楼,楼中有穴,半壁楼殿半壁窟,窟连殿,殿连楼的独特风格。
悬空寺是历代文人墨客向往之处,古代诗人形象的赞叹:"飞阁丹崖上,白云几度封,蜃楼疑海上,鸟到没云中"。公元735年,诗仙李白游览后,在 岩壁上写下了"壮观"二个大字。明崇祯六年,徐霞客游历到此,称之为"天下巨观"。
巧夺天工的空中设计
悬空寺原名"玄空阁",是取道家之"玄",佛家之"空",形貌楼阁而得名,后称悬空寺,是因"悬"与"玄"的谐音,以及寺院象悬挂在半崖之上,习惯地称作悬空寺。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依照力学原理,半插横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紧联。
悬空寺建造在距离地面60多米高的悬崖上,所有楼阁的底层似乎从悬崖的立面中凸了出来,看上去,楼阁就好像挂在悬崖上一样! 而它的两个三层楼阁则由一个古栈道连接。
连接悬空寺各殿阁的栈道
恒山地区流传着这样的民谣: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马尾”就是指那些上接楼阁栈道、下至岩石的红色立木。这些立木总共有30根,被分成三组,每根长度大约十几米。分别被设置在两个楼阁和栈道下面,给人的第一感觉,悬空寺似乎就是靠这三组立木支撑在悬崖上。
悬空寺的红色立木,但它们并不承担悬空寺主要的重量,反而给人一种危险感。
但实际上,考古学家们发现,在所有悬空寺的楼阁和栈道下都埋有横梁,这些直径50厘米左右的木材,好像是从岩石中长出来的一样。这些横梁露在外面的部分大约有一米左右,它的上面正好是用木板铺成的走廊。不仅走廊,整个楼阁的底座也直接压在这些横梁上。专家统计,悬空寺共有这样的横梁27根,这些横梁很可能才是挑起整座楼阁的关键。
这些粗壮的横梁,三分之二被打入山体内,三分之一露在外面,
它们是真正承担悬空寺的“功臣”。
专家们推断,当年的工匠仅凭一些简单的铁制工具,开凿出用于放置横梁的27个石孔。所有的横梁被做过独特的处理后,插入石孔的一端打上了楔子,打入洞内,楔子会撑开横梁,牢牢卡在石壁上。它的作用类似今天的膨胀螺栓,打的越深,固定的就越紧密。
专家们在对横梁进一步调查时发现,栈道下方的立木可以晃动,没有支撑的作用,但在楼阁下方的立木却完全不同,这些立木正好顶住横梁,几乎无法移动,这些立木上端支撑着横梁,下端牢牢地压在岩石上。正是这些立木和横梁共同构成了一个有力的支撑体系, 保证了楼阁的悬空和行人在走廊上的安全通行。
千年不坏的“空中楼阁”
悬空寺创建于北魏后期(大约为公元471——523年),已经经历了1500多个年头,从来没有再次油漆过,但其绚丽多彩的姿色犹存。为什么历经1500多年,能够保存完好?
北京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赵思敬说:“悬空寺的木头用桐油泡过,并且没有虫蚁的腐蚀,这样使它能够1000多年以来仍然坚实地插在岩石上。而且它用的木头是当地产的铁杉木,非常适合于建筑、造船和车辆。”
另外,悬空寺还有三大护体法宝:防雨淋、防风吹、防日晒。悬空寺坐落在悬崖峭壁的凹槽里,因此其上方有山峰永久性地为其挡雨。两边突出的山崖缓解了风势。悬空寺一年四季都很少见到阳光,在一年中日晒最多的时节,悬空寺每天也只能接受到一两个小时的阳光照射。因此风侵,雨蚀、日晒都对其损害不大。
总之,悬空寺的选址之险,建筑之奇,结构之巧,丰富的内涵,堪称世界一绝。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千年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