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说,温州有20%的中小企业倒闭。更夸张的说法是,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估计会有40%的中小企业倒闭。
这种传闻并非第一次。2008年就曾传出温州20%中小企业倒闭的消息,但温州官方否认了这个传闻。同样,2011年5月,温州官方的调研报告也否认了该地区中小企业扎堆倒闭的消息。
正如每年都有大量中小企业创立一样,每年也有大量中小企业关闭。据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宗瑜说,我国每年有5%-10%的小企业倒闭。2008年中小企业倒闭数量增多尚可以理解,但今年为何也如此引人关注?
缺人缺电是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缺钱。中小企业从出生那天起就面临贷款难的问题,今年是特别难。温州盛行民间高息借贷,但借钱容易还钱难,一旦经营出现阻滞,紧绷的资金链就会应声而断。
中小企业倒闭增多的大背景,当然与今年一再收缩的信贷政策有关。历年银根紧缩,首当其冲被紧缩的就是中小企业。温州是我国中小企业聚集的缩影。与2008年类似,2011年中小企业倒闭数量增加的现象,相信在其他地方也同样存在。假如信贷紧缩是导致中小企业倒闭的重要原因,那么,要不要调整现有的信贷政策(稳健),转为阶段性的适当放宽?
本文的主题并不是讨论货币政策问题。长长的铺垫,是为引出下面一个主题。
前些天,听到房地产中介机构说,现在的日子比2008年还要难过。那时虽然成交量下跌,但想办法总能促进成交,现在则是,买得起房的没资格买,有资格买房的则要等待下跌。要说倒闭,中介门店的倒闭率不比中小企业低。
可是我要说,比中介更难过的是地方政府。
最直接的难受,来自土地收入的急剧下降。据21世纪不动产监测数据,2011年1-5月(截至5月24日),北京市土地成交收入250.6亿元。加上后来的两幅商业用地9.51亿元、工业用地共4.74亿元,1-5月土地收入为264.85亿元。而2010年1-5月达615.2014亿元,即今年的降幅逾50%。其中居住类用地的降幅更高达84%。我相信北京市土地收入的变化情况,在一线城市和热点城市有很大的代表性。
土地收入锐减,而必须依靠这项收入的保障房投资,却不能相应减少,因为保障房建设是跟中央签了责任状的硬任务。偏偏2011年是保障房建设规模跳跃式增长的一年。一个是大增,一个是大减,剧烈落差带来的是空前压力。
如你所知,与土地收入同样大降的是成交量,很多城市的成交跌幅达40%-50%。说到底,成交量的下降,是消费的下滑。买房的少了,建材、装修、家电也必将同步减少。2011年,住房消费以及与住房相关消费的大幅下滑,将是不争的事实。它影响的是地方GDP。
导致地方政府如此难受的背景,是2010年4月以来一波比一波严厉的房地产调控。那么,为了使地方政府不那么难受,中央政府要不要调整现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转为阶段性的适当放松?
这是一道奥数题。请不必急于作答。
无论把不把房地产列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对经济增长重要的拉动作用,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十二五规划提出的调整经济结构、改变发展方式,假如不调整房地产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份额(结构),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是一句空话。
但惯性的力量如此强大。明智如你已然深知,过往30多年的发展方式是低效、粗放的,是高污染、高能耗的,但要改变这种驾轻就熟的增长模式,谈何容易。许多地方主官也知道土地财政弊端甚大,但又有几个舍得放弃?
回到文章前面。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仰赖于数十年一以贯之的货币超发。要改变发展方式,须容忍中低速的经济增速。与此相伴,货币紧缩(稳健)也应是长期过程。调整、调控如同手术,身处其中的地产商、中介机构、中小企业和地方政府,焉能没有痛苦?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中国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