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食堂有两个打饭窗口,两位阿姨各负责一个,打饭卖菜。
每天到了开饭时间,两个窗口前,就会自觉地排起两条长队。两个窗口的菜完全一样,两个阿姨打菜的速度也差不多。刚开始的时候,到食堂就餐的人,往往是看哪边的队伍排得稍短些,就站在哪个队尾。有些心急的人,还会细心地点一点两边的人头,以选择站在哪支队伍中,仅仅是为了前面少一两个人。可是,慢慢地,情形却悄悄地起了变化,左边窗口前排的队总是要比右边的那个队长出很多,很多人好像都犯了傻,宁愿选择左边的长队,也不去右边短的那条队。有时候,明明右边已经没人排队了,可以马上打饭买菜,大家好像忽然又并不急于就餐了,而是选择站在左边的队伍中,宁愿饿着肚子排队等待。
打菜的两个阿姨,都是食堂聘用的农民工,年龄差不多,态度都很和善,饭菜的分量也几乎没什么区别,都是一份菜一勺子,不多不少正好填满饭盘的菜格子。那么,为什么很多人会选择左边的窗口呢?
原因在于一个很微小的细节。右边窗口的阿姨,打菜的时候,一勺子下去,简单、干脆、利落,火候把握得很好,每次的分量基本上不多不少,不偏不倚,偶尔分量多出了一点,她也不会扒拉回去。而左边的阿姨,则是将那一勺子菜一分为二,先打半勺子,再打半勺子。区别就在于后半勺,很多人就是冲着它来的。比如食堂里最拿手的一道菜红烧肉,男同事一般喜欢肥肉多一点,而女同事往往更喜欢瘦肉。左边的阿姨打菜前会先看看客人,再给你打那后半勺子,喜欢肥肉的,就给你拣几块肥腻的;喜欢瘦肉的,就给你挑几块连肉带骨头的。再比如食堂里经常做的一道菜西红柿炒鸡蛋,有人偏好鸡蛋,有人喜好西红柿,没关系,左边阿姨那后半勺,会根据你的偏好打给你。
同样一份菜,于是便有了细微的差别,正是这点小小的不同,使每个人盘中的那道菜,有了完全迥异的滋味,这份滋味,不仅在于盆中那份菜有多少差别,而是那份心。左边阿姨自己说得好,我就是想把最好的给你们。有人担心,这样打菜,会不会因为大家的偏好,而令有的菜剩下来?事实上从来也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因为有那前半勺子垫底,另一方面是大家的胃口,本来就是不尽相同的。
把最好的给你,这是一位食堂阿姨的打菜经验,也是她的做人之道。
还有一个异曲同工的事例。小区附近,聚集了一些挑担子卖水果的流动小商贩,沿着小区外的道路一字摆开。听口音,这些小商贩,都是来自同一个地方,所卖的水果,也经常是一样的,估计都是从一个市场批发来的。橘子黄时卖橘子,苹果熟了卖苹果,琵琶上市的时候卖琵琶。我常来此买水果,方便、新鲜、价格公道。而且,我基本上只在那个头上扎着花布头巾的大婶那儿买。买水果的人大都有个习惯,喜欢挑挑拣拣,可惜,我不大会挑选,特别是对一些刚上市的,或者不常吃的水果。因此,每次上她那儿买水果,都是她帮我挑。拿起一个水果,前后看看,放进塑料袋,或重新放回水果担子里,然后,再拿起另一个。每一个都是她细心地挑选过的,神情专注,倒好像她不是卖水果的,而是来买的顾客。我虽然不大会挑选,但我看出来了,她挑给我的,都是她的水果担子里最好的,从来没有在她挑给我的水果里,发现坏的、烂的、质次的。
她的生意,比其他几个小商贩明显好出了很多。不独对我,对每一个来她这儿买水果的,她都会极细心地帮他们挑选,挑的也都是担子中又大又好的,而且绝不会像有的小商贩,乘人不备顺手塞进一两个品相不好的。她总是将自己水果担子中最好的水果,挑选给顾客。
有一次,我忍不住好奇地问她,你把好的都挑给我了,剩下来的不是难卖了吗?听了我的话,她憨憨地笑着用方言说:“不会啊,俺从市场批发水果的时候,都是挑好的,偶尔有些不好的,俺在家里已经先筛选过了。可以说,俺担子里的水果,都是好的水果,只不过,俺将最好的水果挑给你了。”
我恍然大悟,对啊,她只是把最好的挑给了眼前的顾客。换句话说,无论你什么时候来她这儿买水果,你所买到的,都是她的水果担子里最好的水果。
永远把最好的给你,这是多么朴实,又是多么深奥的处世之道啊。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