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博士、教育专家李艾斯鼓励中国学生多跟外界接触,不要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BBC英伦网)
【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2013年10月01日讯】据BBC英伦网报导,又到一年开学季,很多中国新生迈入英国大学校园。全新的国家,全新的生活,虽然一切都很新鲜,却难免遇到不适应的地方。为此,BBC英伦网专访了校方、学生、学联、专家,为新生提供宝贵建议。
近年来,中国学生成为英国国际学生的最大来源国。同时,由于中国留学生热衷选择商科类课程,造成一些英国高校的相关专业出现中国学生扎堆现象。
纽卡斯尔大学中国学联主席吴佩燕告诉记者,目前该校本科、研究生中有中国学生约1000人,加上INTO机构的800人,共有近两千名中国学生。
吴佩燕介绍,这些学生中只有300到400人是本科生,所学专业主要分布在商科,电子等科目,还有口译翻译等纽卡斯尔大学专长专业。
她觉得扎堆的现象不可避免:“因为主要还是归根于中国的国情,就是比较偏向市场化,家长更希望子女回国就能直接找到工作”。
“其实我有一些朋友本科读的是一些传媒,政治,社会学等专业,但到最后还是迫于毕业就业这个压力,硕士都选择读商科”,她说。
吴佩燕解释:“这样做的结果是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为之前没有学过高等数学,没有学过会计,很多东西需要全部重新学,可能带来的结果其实也不是很好”。
因此,她建议大家不要盲目选者商科。“我更提倡大家既然出国留学,不如选择一门自己真正擅长并且喜欢的科目”,她表示。
应对措施
面对这种情况,英国高校有什么应对措施?
伦敦南岸大学(London South Bank University)国际办公室官员裴婷婷告诉记者,通过特定的合作项目到该校读书的中国学生大部分集中在会计与金融、工程以及商业管理这三个学科领域。
“我们瞭解到中国学生最大的问题可能在于比较害羞,不是非常善于沟通,为了让他们尽量讲英语练英语,我们会在分班和分配宿舍的时候把中国学生打散,不要集中在一起”,她说。
布鲁内尔大学国际部高级官员吴毅勇(Oliver Goh)介绍,该校有4、5百名中国学生,占总人数的3%左右。
“我们非常理解新生愿意与中国同学在一起,毕竟有种安全感,但同时,我们也希望大家能够好好开拓眼界,体验伦敦的国际化大都市的氛围,与外国朋友建立友谊,甚至未来也许可以成为商业上的夥伴”,他说。
吴毅勇强调:“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之一就是积极培养全球公民”。
在留英中国学生中颇受欢迎的“日不落下的红领巾”微博主页委员郭仲曾经比较反感中国学生扎堆的问题,后来才意识到很多学校确实一些硕士班上外国人很少,不想跟中国同学来往都难。
郭仲认为:“可能有些同学来英国之前可能不瞭解,到这边之后同班基本都是中国人,但我觉得,学语言到哪儿都能学,毕竟人已经在英国了,总比不在这边的学习环境要好,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学生自己”。
她建议大家多出去走走—就算买东西的时候也可以跟接触到的人聊聊,不要害怕犯错误。
“伦敦是一个国际性大都市,有来自世界各国的人,很多人也有口音,犯错误很正常,所以中国学生要加强自信,要敢说”,她强调。
专家建议
牛津大学博士、教育专家李艾斯分析,因为在海外生活产生的孤独感,有人一旦见到其他中国同学就会“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很容易走在一起,日子长了,聚在一起的人也多了。
李艾斯建议大家用开放的心态,与其他国家的同学分享自己的生活,多参加社团活动,不要局限在华人圈子。
“几乎每所英国高校都有中国学联,通过这种组织与来自同一个文化圈的朋友保持联系当然可以减少孤独感,但是参加其它国家的学生社团都有助于瞭解别国文化,而且,其实很多外国学生也很想要多去瞭解中国和中国文化”,她表示。
李艾斯表示,同学们还可以参与一些志愿者活动,可以做义工,与英国本地社团多交流。同学们还可以适当地兼职打工。
“读一年制硕士的同学可能课业比较繁忙,没有时间打工,但是本科学生多少能够抽出一些时间来兼职”,她说。她认为打工对于扩展人际关系网络、减少孤独感非常有帮助。
李艾斯建议同学们多在学习上做准备、多参加各方面活动,瞭解自己所在大学和城市的特色,有机会的话也可以多出去走走,即使在同一个城市里也可以多出去看看,享受一下每个地方的独特之处。
“可能有的学生在与外国人交流的时候一旦遇到问题就会觉得,其它国家的人对中国人有看法,我认为这种态度并不可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出现问题和误会很正常,完全可以抱着开放的心态,真诚说出自己的看法”,她表示。
李艾斯说:“要尽量让别人来瞭解你,也要尽量去瞭解对方,这样外国人才会有机会知道你的想法;我建议大家多去接触不同国家的人,如果遇到交流上的困难,也不要轻易放弃”。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