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明月是个永恒的主题。(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从古至今,明月是个永恒的主题,千百年来她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咏月中倾注了文人们的爱恨情愁,描述了他们人生中的悲欢离合,同时也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月亮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很丰富的象征意义,月光是美丽纯洁的象征,她创造了许多优美的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们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讬了恋人之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自古以来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当游子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的遐想。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一名句出自于唐朝诗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原文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露从今夜白”说明了当时的时令是白露,叶上的白露从今夜开始,才发现是白的。“月是故乡明”则说天上的月亮还是故乡的比较明亮。古人都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经常以明月来寄讬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特别是每逢中秋来临时,赏月谈月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
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在思乡人的眼里,故乡的月色总是格外明亮。杜甫一生历经坎坷,饱尝生活的磨难,体味人世的悲辛。在杜甫的诗作中,有许多描写月的诗句,他的咏月诗大约有一百多首,有很多妙语佳句,传诵千古。其中有“枫林纤月落,衣露净琴张”的恬静优美,也有“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的战争悲愤;有“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的拳拳忠心,而这首“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则表现了对亲人的悠悠深情。杜甫的咏月诗,是杜甫一生经历的反映,折射出那个特定时代的种种风貌,体现了一代诗圣的情感波澜。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漂泊不定,经常远离故乡远离亲人,他对于自己的家乡和亲人思念情切,刻骨铭心。〈月夜忆舍弟〉就是这方面的一首代表作。在战乱威胁之下,杜甫心系故乡与诸弟,在白露节之夜的月光之下与孤雁声中写了以上诗句,露与月的夜景中蕴蓄着无限深情。全诗以清新的语言抒发了诗人处在国破家亡遭遇中的痛苦之情,表达了他与诸弟深挚纯洁的友情,可谓是字字传情,句句达意,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大义情深,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主旋律。为人在世,谁都无法抹去对故乡和亲情的记忆。而把故乡和亲情与美丽的月光联系在一起,就能在人们的心灵深处引起强烈的共鸣,这就是古诗名句可以千年不衰的原因所在。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