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老年人在运动后,宜适度休息后再喝水,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别以为饮水是简单的小事,对本身已经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而言,更要关注这些生活细节,3个时刻不宜饮水或饮用太多水,才能保证自己身体的健康。
1、洗澡后不宜马上饮水
老年人刚洗完澡,不宜马上喝水,更不能一次性大量喝水,否则会加重心脏负担。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一出浴室就喝水,很容易诱发此类疾病。
浴室中的高温,会大量出汗,导致身体丢失过多盐分。此时胃肠血管处于收缩状态,吸收能力差,大量饮水易在胃肠道内积聚,使老年人感到闷胀,引起消化不良。
所以,洗澡后最好先坐着休息5~10分钟,等体温和心跳慢慢恢复正常后,再小口、多次喝些温开水。或者在洗澡前,可以少量饮用一些温水,这样有稀释血液黏稠度的作用。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2、运动后勿大量饮水
运动后,需要补充适量水分,有心脏病的老年人在运动后要先休息一下。因为这时候,老年人的心脏跳动强烈,如果喝水,会加重心脏负担。在感觉心脏跳动稍微平稳时,老年人可以开始缓慢、小口、多次地喝温开水。
其次,大量出汗后,不能一次性大量饮水。大量出汗会使身体丢失很多盐分,如果再大量饮水,则会稀释血液中的盐分,加重“口渴”的感觉,出现心慌、出虚汗等现象。
正确的做法是:最好先用水漱漱口,润湿口腔和咽喉,再喝50~100毫升淡盐水(100毫升水加食盐2克);休息30分钟后,再喝常温的白开水。
3、部分药物服用后不可多饮水
药物的类型不同,对喝水的要求也不同。服冲剂时,每次用150毫升水冲服,但西药中的散剂有所不同,例如,蒙脱石散(思密达)只需50毫升水冲服即可。服胶囊,需至少喝300毫升水,而大部分片剂,如白加黑、感康等,通常用150~200毫升水送服即可。
一些治疗胃溃疡的药物,服药之时就不适宜多喝水。例如硫糖铝、氢氧化铝凝胶等,这些药物多被制成混悬剂,进入人的胃部会普遍覆盖在受损的胃部黏膜上,以此来隔绝胃酸,防止胃黏膜受到胃酸侵蚀,这样一来,就会生长出新的组织来修复受损的溃疡面。如果喝下很多的白开水,这样反而会稀释药物,造成覆盖在胃黏膜上的药物颗粒减少,失去保护作用。服用这类药物之后,最好能保证半小时内不喝水。
还有止咳类药物譬如止咳糖浆、甘草合剂等,服用之时或者之后也不宜大量喝水。由于这些药物较为黏稠,服用之后会附着在咽喉等部位,直接发挥消炎等治疗功效,如果喝水过多,会将咽喉部位的有效成分冲掉,导致局部药物浓度降低,从而不能充分发挥药物效力。
因此,服用药物时,应该遵医嘱或者按照药物使用说明书,并非都是多多饮水有益。
老年人千万不能等到口干再喝水,也不要一次喝水过多,下面推荐4个好的饮水习惯,有助于大家身体健康。
4个好的饮水习惯
1、主动饮水习惯好
老年人由于脏器功能减退,热平衡与抗热能力较差。如不经常、及时补充水分,很容易出现生理性缺水及血液浓度增大,影响血液正常循环,容易诱发高血压、脑血栓、心肌梗塞等严重病症。因此,老年人应经常主动饮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
2、盐水、茶水最解渴
夏天大量出汗会带走体内盐、维生素及钾、镁等微量元素,喝茶水、盐水最解渴。(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如果是夏天大量出汗会带走体内盐、维生素及钾、镁等微量元素。如果只喝白开水,进入体内的水分,极易渗入汗腺及膀胱而迅速排出体外,不但难以解除渴感,喝多了反而会产生心悸、头晕等不适反应,如果在饮用的开水中加少量的食盐,便可使机体保持水分起到止渴的效果。
3、晨起饮水能防病
起床以后空腹先饮下一杯水,既可有效补充生理性失水造成的水分不足,又可降低血液的黏稠度,加快血液循环,促进粪便、尿液等代谢废物快速排出,对预防脑梗阻、脑血栓、高血压、动脉硬化、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以及泌尿系统结石、尿路感染等病症,均有重要作用。
4、夜间和睡前喝水
睡前少喝水是正确饮水的原则,老年人喝水别一次喝得太多,因为老年人的脏器已逐渐衰老,多喝水会加重脏器负担,反而有害健康。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硬化等疾病的老年人最好在床头放一杯水,每次上完厕所后及时适量补充水分来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的正常循环。
喝水要有正确喝水的方法,老年人合理的喝水,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患病的机率。具体饮水一定要结合自己身体情况,参考专家意见来健康的饮水。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