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科學與生活》雜誌日前報導,俄科學院通訊院士葉夫西科夫等研究人員將母鼠分成了A、B兩組,並為每隻母鼠配備了籠舍。在繁殖季節,科研人員為A組的每隻老鼠「分配」了一隻公鼠,使其在沒有選擇餘地的情況下配對;B組老鼠則被允許「選夫」,研究人員將不同公鼠籠舍的鋪墊物放入母鼠籠舍,如母鼠偏愛某鋪墊物上的公鼠氣味,研究人員便讓擁有該鋪墊物的公鼠與母鼠配對。
為了檢驗公鼠的「責任心」,工作人員在幼鼠出生一天後便將它們的父母從籠舍中取出,並把幼鼠從籠舍內的鼠窩中移出。之後,再將幼鼠的「父親」單獨放入籠舍。如成年公鼠能在10分鐘內至少將1只幼鼠送回鼠窩的話,該公鼠便被假定為有「責任心」的父親。經過5次檢驗科研人員發現,B組中有「責任心」的公鼠比A組多了近1倍,而當B組母鼠產下第二窩幼鼠後,有「責任心」的B組「父親」還會明顯增多。
實驗結果還顯示:一、有「責任心」的公鼠攻擊性不高;二、極具攻擊性的公鼠大多不關心子女;三、生性呆板的公鼠很難找到配偶;四、能為自己選擇好丈夫的母鼠本身也是有愛心的「好媽媽」。
葉夫西科夫認為,上述研究成果說明,性格迥然不同的公鼠體味不同,而母鼠能夠根據公鼠的體味給未來的幼崽選一個「好爸爸」。
- 關鍵字搜索:
- 老鼠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