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共當局自我否定「一國兩制」?為什麼非要強行就二十三條立法(雖然已經失 敗)?為什麼拒絕香港人民普選行政長官和立法會?按照中共曾經的說法,香港不能成 為「反共基地」,可以進一步說,中共是害怕「政治北伐」。
歷史上的中國一直是遭受「南伐」,「南伐」一直在改變中國的政治格局。遠的不說, 元朝和清朝的建立就是蒙古人和滿族人「南伐」的結果,但從太平天國到辛亥革命,改 變中國政治格局的都一直是北伐。鄧小平開始實行經濟改革,也是進行「北伐」。首先 是建立經濟特區,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的建立,為中國實行市場經濟 鋪開路子,然後擴展到全國各地。
中國的北伐有其歷史背景和地理背景,西方文明的傳播首先是在中國的東南方沿海地區 ,資本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的建立首先是在香港、廣州、上海等地,況且歷史上遺留了 香港、澳門兩個殖民地。上個世紀80年代以前,中共一直閉關鎖國,拒絕開放,阻擋 「藍色文明」進入中國大陸。鄧小平的「改革開放」需要兩個引進,一個是資本主義市 場經濟制度,一個是海外資金。深圳和珠海毗鄰香港和澳門,廈門與臺灣隔海相望,都 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港、澳、台大量資本的湧入,促使中國大陸經濟飛速發展, 改變經濟制度的「北伐」也就這樣開始了。
與市場經濟的發展相適應,政治制度也必須實行改革。中共當局清楚,經濟的發展如果 沒有政治制度改革,難以完善和鞏固。所以當年中共內部也有政治改革的呼籲,甚至中 共領袖胡耀邦、趙紫陽都提出過政治改革的願望,但都流產了。尤其是江澤民成為中共 領袖以來,完全摒棄了政治制度改革,「發展就是硬道理」成了座右銘,以為只要經濟 發展了就可以成為靈丹妙藥,可以解決任何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江澤民拒絕政治改革 ,因為這樣做會危害中共專制統治,尤其是危害他們集團自身的經濟利益。
中共當局實行「市場經濟北伐」,但卻一直阻擋「政治制度北伐」。尤其是香港、澳門 回歸,自由經濟思想在中國大陸的傳播,也帶動了大陸人民對政治制度變革的要求。從 南方的媒體與北方相比較,可以看出在經濟發達的南方,媒體的自由程度比北方高出許 多。從最早的《深圳青年報》、《蛇口通訊》到《二十一世紀環球報導》、《南方週末 》、《南方都市報》,都由於自由程度高,先後攪動中國政壇。從《深圳青年報》《我 贊同小平同志退休》一文,到《二十一世紀環球報導》刊登毛澤東前秘書李銳要求政治 改革的文章,再到《南方都市報》率先報導 SARS和揭露大學生孫志剛被活活打死案件, 南方媒體在扮演催動中國政治變革的角色。這說明,經濟制度的變革呼喚著政治制度的 變革,而南方媒體在悄悄的進行「北伐」。
中共對政治制度變革非常敏感和警惕,對媒體進行鐵碗控制。《深圳青年報》早就被扼 殺,《二十一世紀環球報導》被封殺,對《南方週末》的整頓「摻沙子」,藉口貪污和 行賄對《南方都市報》總編輯、前總編輯和總經理程益中、李民英、喻華峰等三人拘捕 和判刑,都表明中共當局對南方媒體自由程度的恐懼。
如果中共當局允許香港加快民主進程,香港的民主政黨有可能在香港政壇成為主導力量 ,這樣,中共當局就無法控制香港政治制度對大陸的影響,首先是對毗鄰的深圳和廣東 省的影響,骨牌效應是中共當局最懼怕的。香港的電視新聞被廣東省宣傳部門嚴密監視 ,並通過技術手段,不讓深圳和廣東人民知道真相。香港「七一」大遊行的消息不僅在 中國大陸媒體沒有任何報導,香港的電視信號也會被卡斷。不過,難以控制的是網際網路 ,越是控制,大陸人民越是想知道真相,越是期望新聞自由和政治變革,政治「北伐」 的洪流是阻擋不住的。
2004年6月28日
---《觀察》首發(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趙達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