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不知雞自古有德禽之稱,典出《韓詩外傳》:"雞有五德:頭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敵在前,敢鬥者,勇也;見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者,信也。" 雄雞天生有冠,如古代文人戴冠,是為文;雞的足趾銳利如武器,是為武;遇敵敢鬥,是為勇;進食咯咯而相呼,不吃獨食不自私爭奪,是為仁;司晨報曉,守時守信,是為信。真乃文武兼備,勇敢仁信之動物也。
最值得一提的是雞之勇德,特別體現於一種特定的雞種:鬥雞身上。馴養鬥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周。在《列子黃帝篇》中就有關於"紀渻子為周宣王養鬥雞"的記載。此後鬥雞之風世代相傳,就像鬥牛和賽馬一樣。〔魏〕劉禎有《鬥雞詩》曰:"丹雞被華採,雙距如鋒芒。願一揚炎威,會戰此中唐。利爪探玉除,瞠目含火光。長翹驚風起,勁翮正敷張。輕舉奮勾喙,電擊復還翔。"突出地表現了雄雞好鬥的特點,形象地描繪了鬥雞奮力搏擊爭取勝利的景象。
同時,雞在古代乃辟邪之神。《西遊記》中,幫助孫悟空降伏蠍子精的器宇軒昂辟邪伏妖的昴日星官本相,就是居天宮東門裡光明宮的雙冠子大公雞;正所謂"花冠繡頸若團纓,爪硬距長目怒睜。踴躍雄威全五德,崢嶸壯勢羨之鳴。"也。
自古以來有不少詠雞之作,曹植、李商隱、溫庭筠、蘇軾、陸游都為雞寫過詩。我最欣賞的是唐伯虎的《題金雞報曉圖》三首絕句。
其一
武距文冠五色翎,一聲啼散滿天星。
銅壺玉漏金門下,多少王侯勒馬聽。
其二
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
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
其三
血染冠頭錦做翎,昂昂氣象羽毛新。大明門外朝天客,立馬先聽第一聲。
簡單明白生動有趣,而又何等氣概、何等精神。讀此詩,能不對雞肅然起敬乎。
老梟亦有詩二首詠之。
其一
世失古人風,禽全君子德。更羨其聲雄,一呼天下白。
其二、鶡雞
養志高山上,營巢灌木叢。林間原至樂,豈肯戀雞籠。
註:鶡雞,又名褐馬雞,棲於高山深林中,善疾走。為我國稀有特產也。
二詩皆過過借雞之形象寫個我志願、吐胸中塊壘耳。
雞有這麼多優良品德與作風,而且還是辟邪降魔之神昴日星官的本相,每年正月初一為雞日,不亦宜乎,我們向它致敬、向它學習、向它看齊,不亦宜乎。在雞年到來之際,我願國人和同道們少一些"現代雞"的雞蟲得失、雞腸鼠肚、雞毛蒜皮,繼承、弘揚"古代雞"的文武勇仁信的品質和精神,特別是學習它勇敢無畏的鬥爭精神,與一切假惡醜的事物鬥,與腐敗分子、邪惡勢力、特權階級鬥!並為中華民族和人類的正義良知、人權自由而鳴。《神異經.東方經》曰:扶桑山有玉雞,玉雞鳴則金雞鳴、金雞鳴則石雞鳴,石雞鳴則天下之雞悉鳴。我們要爭取做石雞、金雞乃至玉雞,從而帶動天下之雞悉鳴,喚醒東方沉睡已久的太陽,喚開緊閉的千門萬戶,喚出一個生氣勃勃、光明普耀的新中國!更巧的是,中國的領土正像一隻雄壯的大公雞。只可惜這隻東方雄雞被專制主義囚禁得太久太久了,已豪氣盡消,衰像畢呈。只要打開牢籠,還它自由,它必將雄姿英發,鬥志昂揚,引吭長啼,聲震四方,"長鳴入青雲,扇翼獨翱翔。"(曹植《鬥雞詩》)!
雞年將臨,謹以此說雞短文自勉兼與同道們互勉,並代表震旦文化網http://www.zhendan.cn/向海內外師友拜個早年。
東海一梟2005.1.12(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東海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