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死去的喊不醒,活著的還會被掐死

 2005-10-19 06:5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聽說巴金老人死了,全國人民一片悲痛。

還聽說就在不久前,一名十三歲的女孩也死了,除了蒼白的吶喊外,我似乎感受不到悲傷。

對於巴金老人,我瞭解的不是很多,但在我印象中,巴老應該百歲有餘吧,這在中國人傳統觀念中,屬於長壽者,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按照中國農村風俗,活到一定的壽命的老人歸西,當屬「白喜」,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畢竟,人總是要死的,在有生之年,為國家,為社會作出了貢獻,死了當無遺憾可言,那麼就祝巴老一路走好,在天堂之上與夫人再度團聚,共享安定吧。

北京的女孩也死了,但不是老死的,是被人活活掐死的!她僅有十三歲,生命剛剛開始,暫以100歲計算,小女孩還有足足90年的生命,或許將來她也可以成為中國一代文豪,和巴老一樣愛到國人的敬仰和愛戴。

但她死了,死得冤,死得讓人心痛!

一個是老人,一個是孩子。
一個是名人,一個是百姓。

名人死了,我們通常會說是「逝世」,百姓死了,那就是死了,一種醫學上的死亡,簡單而明瞭。

對於巴老,在活著的時候,我們沒有過多的想起他,雖然他詮釋了中國文人的良心,為中國文壇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從這一點來說,巴金是一面旗幟,是值得每個有正義感中國人所懷念的。有一篇帖子說的很好,巴金的時代離我們似乎遙遠了,我們已經記不起巴金是誰,他寫過什麼樣的作品?這一點也不奇怪,巴金也不一定期望國人能夠把他牢記於心,他只是做自己該做的事,一個中國人應該做的事。

既然如此,巴金死了,為何蒼茫大地,一片哀痛之聲?我們到底為何如此沉痛?

在巴金去逝之前,我聽不到任何有關巴金的消息,巴金已經老了,老得連筆都拿不動。

那麼,當巴金離去的時候,我們的眼淚便顯得虛偽和渾濁,我們雖然哭了,但卻更像是在演戲,演給自己看,演給別人看,以證明自己是多麼的熱愛文學,熱愛正義。

而正是在這種正義的背後,小女孩的死將這種正義擊得粉粹。

我們通常將這種被邪惡扼殺的生命歸推給法律,而不會從它背後尋找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人們看來,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會有人死,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該死還是不該死。

於是有人在面對譴責的時候,一方面為死去的女孩擠出幾滴眼淚,一方面又為鄶子手辯護幾句,在他們眼中,殺人者償命,不殺人者自清,一命抵一命是最合理的結局,因為我們的生活需要平靜。

我一直認為一人生病,眾人吃藥是預防的有效方法,因為有結病是可以傳染的,一人犯法,眾人受責何嘗不是如此?因為思想一樣可以傳染,小女孩的死固然是一人造成,但它反映出的不僅僅是凶手一時的衝動,而是一種職業,一個群體所暴露出來的弊病,如果不從中汲取教訓,誰又能保證會有下一個悲劇的發生?

就如同在一鍋飯中出現了一粒老鼠屎,誰能做到將它拾出來,然後毫無感覺地將一鍋飯津津有味地吃進肚子裡?

我並非是說巴金的死我們應該無動於衷,我搞不明白的是,同樣的是生命,為何我們的反應竟然如此截然不同?我們縱然有理由將巴老的生命留住,難道我們就不該斬斷扼殺女孩的手麼?

死去的喊不醒,活著的還會被掐死!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