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篆刻的發展和流傳(圖)

 2006-12-06 16:0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印章是中國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信物。印章上的字體以篆書為主,所以刻印的藝術通稱篆刻藝術。西方早期也有印章的出現,但是以彫刻圖形為主。後來發展而成為版畫,浮雕等藝術。    

我國的篆刻藝術可以追溯到陶器時代。彫刻在制陶所用的印模,也就是印文陶。後來隨著書法藝術的演進,篆刻藝術也成了中國一門獨特的藝術。樸實的古文,勻整方正的小篆具有屈伸自如,增減合法,挪讓有序的特性。便於治印者在小小的方寸之間,作巧妙的安排。以致篆書雖然失去了書寫的實用價值,卻因為篆刻藝術而延續了數千年之久。

商璽及周璽

目前所能看到最早的印章是商璽,商璽流傳下來的數量很少,而且並不一定是為了徵信而製作的。為徵信而製作的官璽或私璽,在周朝以後才有,周璽形狀紛雜,三角形,四方形,圓形,鐘形,長條形等。更有彫刻圖騰的肖形印,吉語印及箴言印,顯示先民治印兼顧實用,藝術與精神上的意義。

秦璽

秦始皇以美玉刻印為璽,一般臣民只能稱印。璽,印上的文字也一律改為小篆。形制大小也都有劃一的規定。

漢印篆刻

漢印平穩方正,肥滿規則,易於學習。學習篆刻的人最好從漢印入手。漢印樸拙的陰文用在封泥上趣味盎然。彫刻在兵器上的殳書以及繆篆,鳥篆,魚篆這些都是漢印通用的體制。

魏晉南北朝篆刻

魏晉南北朝出現了五面印,六面印。印章的使用也由封泥轉而印拓在紙上,印文也由陰文改為陽文,醒目而清楚。

隨唐五代篆刻

篆刻到了隨唐雖然略顯衰微,但是仍有著多樣性的發展。如紀年印,齋館印等都陸續出現,為篆刻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方向。唐末五代出現了隸書印。

宋朝篆刻

宋朝又有盤曲的九迭文及楷書印。橫筆細,豎筆粗的宋體字也刻入印中。至於南宋文人書畫用印蔚為風氣,遊藝性質的印章也日漸增多。

元朝篆刻

元朝有花押出現,是因為蒙古人不識漢字,多以圖案作為個人名記的符號,又稱元押。而漢人盛行細挺婉轉的細朱文,後世稱為元朱文。元末大畫家王冕,一改過去習用的銅玉等印材而以花乳石刻印。這種軟石容易下刀,最能表現刀趣和書寫的精神。於是文人自畫,自寫,自刻蔚為風氣,篆刻藝術的地位也日漸提高,而與詩書畫不可分離。而第一本篆刻理論的專書,學古篇也在這時問世。

明朝篆刻

到了明朝,書畫大家文征明的長子文彭,率先將詩文邊款刻於印身,後世文人爭相彷效並訂製成印譜,更助長了篆刻藝術的發展和流傳。

清朝篆刻

清朝篆刻名家紛紛興起以丁敬為首的浙派,表現蒼渾樸茂的印風,及歙中四子及鄧石如為代表的皖派卻又極為流暢委婉,自乾隆以至同治享譽百餘年。其後趙之謙吳昌碩等人集浙皖兩派之大成並孕育出獨特的風格。清末民初文物大量出土,篆刻的資料更形豐富,甲骨文,鐘鼎文,封泥帛書都可入印,篆刻藝術因而卓然可觀。

當代名家篆刻

當代名家如齊白石的大刀闊斧,刀筆淋漓,自成天地。而陳巨來,王福廠,精細有緻,委婉綽約,一時間群賢畢至,百家並陳,流風所及自是光華璀璨,一片生機了。
来源:中華天地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