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箭
很早曾讀過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自傳《你為什麼不是最好的?》,記錄了一位種花生的農夫如何貴為國家總統的成長經歷。內容其實已經記不起來了,只是那書名烙印在腦子裡。
來自中國浙江的葉箭醫師沒有在北美讀過任何學位,在一個不承認國外學歷的國度,他挑戰了一個個「不可能」,從一名普通的醫學實驗室技術員,到加拿大國家研究院副研究員(相同於大學副教授),再到卑詩省心外科診療中心當上一名心外科專科醫師。他以驚人的毅力和善良,以及淳厚的美德,得到了許多惜才之士的愛護與幫助,所到之處都努力達到那「最好的」水準。
當記者在他的診室採訪時,可看到許多病人的感謝函,字裡行間可聽到病人及家屬發自內心的感謝聲。雖然他幹得很苦很累,但他生活在眾多群體的期望和讚許聲中,治病救人是他一生最大的快樂和終身奮鬥的目標。
以生命的名義
2004年,葉箭獲得加拿大國家心臟外科專科醫師執照,並受聘於溫哥華總醫院及聖保羅醫院(St.Paul Hospital),出任心外科醫師,UBC外科副教授及心外科基礎研究主任。他是卑詩省唯一有獨立研究室並帶有研究生的心外科醫師。
在心臟外科領域,葉箭精通各種手術,例如冠狀動脈搭橋、瓣膜置換及修補,大血管瘤手術及微創心臟手術等。他尤其擅長瓣膜修補術,對複雜的心臟瓣膜修補術有獨到之處。這種手術雖難度大,手術時間長,但可以明顯降低手術死亡率和避免人工瓣膜所引起的併發症,因為瓣膜修補術不需要人工瓣膜而是利用自身組織使瓣膜恢復到正常功能。
醫德第一、病人第一,這始終是葉箭行醫的宗旨。在手術前,他總是非常耐心聆聽病人所有疑問,一一給予詳細解答,直到病人滿意完全放心。他說,病人是把他們的性命交給,我必須要讓他們相信我,依賴我,和我在術前、術中、術後很好地配合,這樣才能使手術成功,病人平穩出院。
在醫院,心臟病人手術後的病人有專門的醫務人員照顧,但葉箭總覺得,作為主管及主刀醫生應瞭解病人術後病情變化。所以不管休息天、節日,甚至深夜,他都親自祛病房仔細檢查,敘問病情,查看各種實驗室指標及術後治療方案。他認為,做其他行業,如果你不小心做錯或誤做,可能只是經濟損失;而醫師哪怕犯了一點點錯誤,失去的可能就是一個人的性命。
2005年,葉箭和其他醫師密切配合,在溫哥華聖保羅醫院成功地完成了世界第一例做無體外循環、無心臟停跳的狀態下的心臟瓣膜置換術,並以第一作者身份詳細地介紹了該手術的操作過程。該論文立即被刊登在心外科雜誌上,在國際上引起了極大的反響。美國十多個主要城市及美國ABC電視同時報導。他也被多個國家邀請進行講座,並示範操作。到目前為止,他和他的同事一起已成功地完成了這類手術40餘例。
2007年,他又嘗試完成了另一種手術:世界第二例微創瓣膜重新置換術,為心外科微創手術開闢了一條新路,為臨床上危重的病人及一些年老體弱、不能接受傳統心臟手術者帶來了福音。
多彩人生
葉箭老家在浙江上虞,屬紹興府,是出「師爺」的地方。父母都是老師,而他卻陰差陽錯地考入了溫州醫學院,5年後他以全年級各科總分第一的成績,取得了自由選擇分配的資格,於是他留校於附屬醫院心外科。兩年後考入福建醫學大學心研所,主攻心外手術。1990年,他非常幸運地得到美國心外科基金會的資助,前往美國俄亥俄州克里夫蘭臨床醫學中心(Clevel and Clinic Hospital)進修心外科,後轉入美國西北保留地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繼續心臟保護課題研究。
1992年,葉箭以移民身份進入加拿大國家研究院(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of Canada),在著名科學家R.Deslauriers教授指導下,開展心臟外科手術方式改進等研究,以期找出更好的手術方式,減少對腦的損傷。1996年,加拿大國家研究院在反覆考核後,破格提升他為研究院終身副研究員。任職期間,他得到了CIHR Heartstroke Fundation及省級的科研基金,得到了科學界的認同。
1999年,在通過外國醫師資格考試後,葉箭順利地進入了緬尼托巴(Manitoba)省住院醫生培訓,成為心臟外科住院醫生。原來6年心臟外科臨床訓練,他只用了年就完成了。這5年他是以超負荷狀態運轉著,一方面是全職的心外住院醫師,另一方面他繼續任職於加拿大國家研究院,繼續他在心外的研究,並繼續得到CIHR Heartstroke Fundation新的科研基金。2002年,他被評為緬省傑出青年科學家。同年,加拿大發行量最大的報紙Medical Post詳細地報導了他的奮鬥過程。在題為「外國受訓醫師在加國」(Foreign-trained doctor beats odds to practise in Canada)一文中「醫師葉箭在加拿大醫學界是不多見的:一個外國受訓的醫生卻能在加拿大從事自己的專業。」(Dr.Jian Yei sararity in Canadian medical circles:a foreign-trained doctor who is going to be able to practise in Canada in his specialty)。
至今葉箭已發表了有關外科研究論文40多篇,繼續承擔加拿大國家研究院的研究工作,及UBC大學副教授和心外科研究主任,同時還擔任美國人工器官雜誌(ASAIO)編委,美國胸心血管外科雜誌(JTCVS)和美國胸外科雜誌(ATS)、加拿大國家健康研究心臟及腦中風科學基金會(CIHR)、中國自然科學基金會評審。
翻過「大山」看風景
70-80年代的中國,在大學才開始學英語,而且主要是讀與寫,對聽、說並不重視。像大多數新移民一樣,聽說就成了大問題。剛到美國時,葉箭打開電視竟一個字也聽不懂,出門去也是又聾又啞。當時發生的幾件事,至今他還記憶猶新。一天,他在手術室裡作主任的助手,在手術中,主任突然提到一個詞「leaf」,當時他雖知此詞是葉子,但不理解心臟與葉子有什麼關係,只好閉口不說,其尷尬場面可想而知。事後才明白,當時的意思是心臟瓣膜很薄很薄,就像葉子。
又有一次,主刀醫師突然提到「snow」,他又傻了,心臟和snow有什麼關係?搞懂後才知,主刀醫師他要的是心臟手術中所用的像雪樣的冰。講手術時心臟的一種處理狀態,患者需要放冰冷卻,對方意思是要助手作為過來人,葉箭強調工作環境對講英語的重要。他說與西方人相處,用英語表達是對對方的尊重,避免誤解,還能得到語言的鍛練。別人不會笑你英文講不好,反會照顧你的處境,往往會放慢語速,讓你能跟上聽懂。有時在公共場合如實驗室、會場,幾個中國人旁若無人般大聲講中文,他也會善意提醒大家入鄉隨俗,適應西方禮節。
吃虧是福
對於新移民來到陌生地方重新創業,葉箭認為一要自信,二要努力,三要與周邊勤於溝通,讓別人瞭解你,通過具體合作解決問題來證明你自己。他特別強調不要怕吃虧,無論在研究所還是醫院,他都接觸到一些從國內來的人,把「一切向錢看」的風氣也帶出國,斤斤計較,生怕吃一點虧,小事上算得太清楚,大事上就難免失意。正確的做法是應把額外的付出當成機會,錘煉自己的能力。
而葉箭就是一個向來在大處著眼的人,在加拿大這塊尋夢之地,他超越國度,一步一步地深入到科學的宮殿,解開了一個又一個心臟領域中的謎底,為華人贏得了榮譽,同時也為人類的健康作出了一份令人矚目的貢獻。
家和萬事興
葉箭有一個令人羨慕的家,山東籍的太太是他大學的同班同學,一直在他的研究領域和他密切配合,在各方面給他幫助和支持。
女兒從初中起就得英國女王獎學金,一直到高中畢業,並以全額獎學金進入大學,兩年後以年齡最小的學生考入了醫學院。
對於女兒的培養,就像多數移民家長一樣,始終是家庭的焦點。為了讓她能保持住中文程度,當女兒小時,曾給她下了硬性規定,在家不講中文,家長可以拒絕回答,為她營造熟悉母語的家庭環境。
- 關鍵字搜索:
- 挑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