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神韻巡迴藝術團抵達法國巴黎(組圖)

 2008-02-29 04:2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看中國記者李容法國報導】2月28日,神韻巡迴藝術團抵達享有"藝術之都"美譽的法國巴黎,在氣勢恢宏的巴黎議會劇院進行為期三天的四場演出。

法國首都巴黎 (Paris) 是歐洲大陸上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之一。巴黎也是法國這個自由、平等、博愛國家的政治文化中心。巴黎市內人口為217萬人,都會區的人口則超過1184萬人,為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

巴黎屬溫和的海洋性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1月平均氣溫3℃,7月平均氣溫18℃,年平均氣溫10℃。全年降雨分布均衡,夏秋季稍多,年平均降雨量619毫米。

巴黎城的核心是塞納-馬恩省河上的城島(Île de la Cité)。公元前52年,巴黎地區被羅馬人征服。公元358年,羅馬人在這裡建造了宮殿,這一年被視為巴黎建城的元年。在公元400年前後改名巴黎。

從11世紀開始,巴黎向塞納-馬恩省河右岸發展。路易六世在右岸地區建立了市場和道路。腓力二世建設了環繞巴黎的首座城牆,還拓寬了城市道路,建設公共噴泉,同時修建了盧浮宮。波旁王朝時期,巴黎繼續向四周發展,直到路易十四興建凡爾賽宮,並將宮廷和行政機構遷往那裡。此時的巴黎環境骯髒,道路曲折,街道狹窄,房屋稠密,且多為木結構,是一座典型的中世紀城市,擁有近50萬人口和25000座房屋。1789年大革命結束後,拿破崙對巴黎進行了新的擴建工作,興建了巴黎凱旋門和盧浮宮的南北兩翼,整修了塞納-馬恩省河兩岸,疏濬河道,並修建了大批古典主義的宮殿、大廈、公寓。

然而,1870年普法戰爭和1871年巴黎公社期間,巴黎再一次遭到戰爭的破壞。巴黎公社在面臨失敗時,於1871年5月24日放火燒燬了巴黎的眾多主要建築。此後巴黎經歷了第二次大規模發展時期。作為法國大革命一百週年紀念,同時為了迎接巴黎世界博覽會,於1889年修建了埃菲爾鐵塔。為迎接1900年世界博覽會修建了巴黎地鐵,同時建造了大皇宮和小皇宮。

我們常常聽到人們驚嘆巴黎的美麗、浪漫、濃厚的文化氣氛。是的,從香舍裡榭大街的時裝到盧浮宮的藝術精品,從歷史悠久的巴黎聖母院到設計古怪的蓬皮杜現代文化藝術中心,從緊張刺激的迪斯尼樂園到散發著輕鬆情調的巴黎小小酒吧間,巴黎確實處處讓人流連,處處可以細細的品味。


巴黎凱旋門(Arc de triomphe de l'Étoile)

法國紀念二戰勝利(PATRICK KOVARIK/AFP/Getty Images)

凱旋門位於法國巴黎的戴高樂廣場中央,是拿破崙為紀念1805年打敗俄奧聯軍的勝利,於1806年下令修建而成的。拿破崙被推翻後,凱旋門工程中途輟止。波旁王朝被推翻後又重新復工,到1836年終於全部竣工。

巴黎12條大街都以凱旋門為中心,向四周放射,氣勢磅礡,為歐洲大城市的設計典範。凱旋門高49.54米,寬44.82米,厚22.21米,中心拱門高 36.6米,寬14.6米。在凱旋門兩面門墩的牆面上,有4組以戰爭為題材的大型浮雕:"出征"、"勝利"、"和平"和"抵抗";其中有些人物雕塑還高達五六米。凱旋門的四周都有門,門內刻有跟隨拿破崙遠征的386名將軍和96場勝戰的名字,門上刻有1792年至1815年間的法國戰事史。

凱旋門的正下方,是1920年11月11日建造的無名戰士墓,墓是平的,地上嵌著紅色的墓誌:"這裡安息的是為國犧牲的法國軍人。"據說,墓中長眠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犧牲的一位無名戰士,他代表著在大戰中死難的150萬法國官兵。墓前有一長明燈,每天晚上,這裡都會點起不滅的火焰。每逢節日,就有一面10多米長的法國國旗從拱門頂端直垂下來,在無名烈士墓上空招展飄揚。

到今天,巴黎人民始終保留著這樣的傳統:每逢重大節日盛典,一位身穿拿破崙時代盔甲的戰士,手持劈刀,守衛在《出征》雕像前,鼓舞法國人民為自由、平等、博愛而戰鬥。每年的7月14日,法國舉國歡慶國慶節時,法國總統都要從凱旋門下通過;而每當法國總統卸職的最後一天也要來此,向無名烈士墓獻上一束鮮花。

據說,每年5月5日,亦即拿破崙忌日那天黃昏,西下的落日會恰好映在圓形拱門的正中,可說是獨具匠心。

埃菲爾鐵塔(La Tour Eiffel)


埃菲爾鐵塔(PATRICK KOVARIK/AFP/Getty Images)

埃菲爾鐵塔是一座於1889年建成位於法國巴黎戰神廣場上的鏤空結構鐵塔,高300米,天線高24米,總高324米。埃菲爾鐵塔得名於設計它的橋樑工程師居斯塔夫•埃菲爾。鐵塔設計新穎獨特,是世界建築史上的技術傑作,因而成為法國和巴黎的一個重要景點和突出標誌。

埃菲爾鐵塔從1887年起建,分為三樓,分別在離地面57.6米、115.7米和276.1米處,其中一、二樓設有餐廳,第三樓建有觀景臺,從塔座到塔頂共有1711級階梯,共用去鋼鐵7000噸,12000個金屬部件,250萬隻鉚釘。

1889年5月15日,為給世界博覽會開幕式剪綵,鐵塔的設計師居斯塔夫•埃菲爾親手將法國國旗升上鐵塔的300米高空,由此,人們為了紀念他對法國和巴黎的這一貢獻,特別還在塔下為他塑造了一座半身銅像。

盧浮宮(Musée du Louvre)


盧浮宮(PATRICK KOVARIK/AFP/Getty Images)

盧浮宮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邊,原是法國的王宮,現在是盧浮宮博物館,擁有的藝術收藏達40萬件,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及古代東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臘羅馬等7個門類。

盧浮宮始建於12世紀末,由法王腓力二世("奧古斯都")下令修建,最初是用作防禦的城堡,邊長約90米,四周有城壕,其面積大致相當於今盧浮宮最東端院落的四分之一。當時的盧浮宮堡並不是法國國王的居所,而是被用來存放王室財寶和武器。14世紀,法王查理五世搬遷至此。在他之後的法國國王再度搬出盧浮宮,直至1546年,弗朗索瓦一世才成為居住在盧浮宮的第二位國王。

1682年法國宮廷移往凡爾賽宮後,盧浮宮的擴建再度終止。路易十四時代曾讓法蘭西學院、紋章院、繪畫和雕塑學院、以及科學院搬入盧浮宮的空房,此外還有一些學者和藝術家被國王邀請住在盧浮宮的一層和大長廊的二樓。

法國國王對藝術品的收集始於弗朗索瓦一世時期,弗朗索瓦一世曾從義大利購買了大量藝術品。至路易十四時期,法國王室已經收集了約2000幅油畫、150多座彫刻、700多張素描、以及其它大量美術作品。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時期繼續從義大利、佛蘭德斯和西班牙購入藝術作品。此後,盧浮宮的收藏範圍不斷擴大,加入了東方(遠東)、亞述、古埃及等時代的藏品。

凡爾賽宮(Château de Versailles)


凡爾賽宮宮殿(FRANCOIS GUILLOT/AFP/Getty Images)

凡爾賽宮位於法國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會凡爾賽鎮。1682年至1789年是法國的王宮。

1682年5月6日,路易十四宣布將法蘭西宮廷從巴黎遷往凡爾賽。凡爾賽宮主體部分的建築工程於1688年完工,而整個宮殿和花園的建設直至1710年才全部完成,隨即成為歐洲最大、最雄偉、最豪華的宮殿建築,並成為法國乃至歐洲的貴族活動中心、藝術中心和文化時尚的發源地。在其全盛時期,宮中居住的王子王孫、貴婦、親王貴族、主教及其侍從僕人竟達36000名之多。


凡爾賽宮中的居室(Pascal Le Segretain/Getty Images)

凡爾賽宮宮殿為古典主義風格建築,立面為標準的古典主義三段式處理,即將立面劃分為縱、橫三段,建築左右對稱,造型輪廓整齊、莊重雄偉,被稱為是理性美的代表。其內部裝潢則以巴洛克風格為主,少數廳堂為洛可可風格。

凡爾賽宮中雕塑 (Pascal Le Segretain/Getty Images)

皇室馬車(Pascal Le Segretain/Getty Images)

凡爾賽宮的建築風格引起俄國、奧地利等國君主的羨慕仿效。彼得一世在聖彼得堡郊外修建的夏宮、瑪麗亞•特蕾西亞在維也納修建的美泉宮、腓特烈二世和腓特烈•威廉二世在波茨坦修建的無憂宮、以及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修建的海倫希姆湖宮(Schloss Herrenchiemsee)都仿照了凡爾賽宮的宮殿和花園。


巴黎聖母院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

巴黎聖母院大教堂(STEPHANE DE SAKUTIN/AFP/Getty Images)

巴黎聖母院大教堂是一座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西堤島(Île de la Cité)上的教堂建築,也是巴黎的主教座堂。聖母院約建造於1163年到1250年間,屬哥特式建築形式,是法蘭西島(Île de France)地區的哥特式教堂群裡面,非常具有關鍵代表意義的一座。

聖母院是巴黎最有代表性的歷史古蹟、觀光名勝與宗教場所,位於市中心、塞納河中小島西堤島的東側南岸,開口面對西方。而在聖母院門口外的聖母院廣場中,有個原點(Point Zéro)紀念物,是法國丈量全國各地里程時所使用的起測點。

聖母院的法文原名"Notre Dame"原意"我們的女士",這位女士不是指別人,正是意指耶穌的母親聖母瑪利亞。

聖心大教堂(法語:Basilique du Sacré-Cœur)

聖心大教堂(THOMAS COEX/AFP/Getty Images)

聖心大教堂是法國巴黎的羅馬天主教堂,供奉著耶穌的聖心,位於巴黎北部的高地蒙馬特上,為巴黎著名的地標之一,於1914年建造完成。

聖心大教堂整體的風格有很濃厚的羅馬-拜佔庭的色彩,擁有3個拱的門廊,在兩側裝飾著聖女貞德與路易九世的騎馬雕像;19噸的Savoyarde鐘是1885年時在Annecy(1860年被薩伏依所併吞)所鑄造的,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鐘之一。

建造聖心大教堂的資金全部都是私人捐獻,總額大約為700萬法郎,但是在地上建設開始之前就全部耗盡了。一個臨時性的聖壇在1876年3月3日被設立,朝聖者的捐獻很快的就變成了建造資金的主要來源。聖心大教堂是從1875年開始建造,在1914年完工,雖然正式的儀式被延遲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才進行。

聖心大教堂是由Château-Landon所開採的石灰華岩所建成的,這種岩石會不斷的滲出方解石,可以確保聖心大教堂既使在風化與污染的影響下,依然可以保持著白色的外觀。

聖心大教堂的圓頂有巨大的馬賽克,被稱為基督聖像(Christ in Majesty),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馬賽克之一。聖心大教堂外圍包括了一個供人們冥想,擁有噴水池的花園。聖母堂的圓頂式開放給遊客參觀的,可以從這裡看到巴黎市(大部分是位在聖心大教堂的南方)的全景。

盧森堡公園

盧森堡公園前的噴水池(PASCAL PAVANI/AFP/Getty Images)

盧森堡公園是一座處於巴黎第六區,拉丁區中央的公園,於1612年,瑪麗•德•美第奇的統治下建成。盧森堡公園面積為224,500平方公尺,如今是巴黎學生、遊客聚集之地。

盧森堡宮,法國參議院所在地。盧森堡博物館,可供舉行一些臨時的大型藝術展會,以其參展作品的水平而聞名。盧森堡宮與盧森堡博物館由Vaugirard路相連。

諸多雕像分布在公園內,展示著希臘神話中的人物,動物,以及一些像貝多芬或波德萊爾的藝術家的面目。在中央的平地上豎立著法國諸位皇后的雕像以及自由女神像的一個原型。

在公園周圍的圍欄上經常舉行著相片的展覽,而公園東北角的音樂亭時常是音樂會的舉行場所。公園內還偶爾演出歌劇。孩子們也有他們的活動:遊樂場,騎馬遊園和木偶戲。

早在幾百年前,這個西方的文化藝術之都巴黎就與遠在天邊的中國有著密切的聯繫。太陽王路易十四在位期間,法國在經濟、文化、藝術等各方面達到鼎盛時期,他興建的凡爾賽宮成為當時皇家宮殿的典範。路易十四於1684年就派神父白晉作為親善大使前往中國,會見當時的康熙大帝,並為康熙擔任侍講,傳授西方天文曆法及醫學、化學、藥學知識,同時潛心研究中國文化。康熙委託白晉將中國文化和友誼帶回法國,他捎帶給路易十四的禮品中就有49冊漢文書典,這些書籍成為歐洲人全面系統瞭解中國歷史與文化的第一批基礎資料。從路易十四開始,法國就悄然刮起了一股"中國風",中國的瓷器、絲綢和採礦等技術讓法國人著迷,在凡爾賽宮裡,路易十四特意修建了按照中國風格裝飾的特利亞農宮,後稱為"瓷宮",可見其對中國文化的酷愛。

今天,呈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神韻藝術團能在巴黎演出,對熱愛藝術的法國觀眾來說,經過了幾千年歷史的中華文化有著一種深深的吸引力。神韻藝術團的演出就像搭起了一座超越時空的橋樑,將觀眾們帶回了千百年前的中國,讓觀眾享受純正的中國神傳文化的洗禮。讓我們翹首企盼東西方古老文化的交融,碰撞出的璀璨火花。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