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代的中晚期,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受困在會稽山,無奈之下,只得向夫差屈辱求和。但是,勾踐立志圖強,以求東山再起。他廣招賢才,納諫如流。文種、范蠡兩人,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人物,而提到計然這個人,恐怕就會感到陌生了。但是,計然對越國的復興所做出的貢獻,卻絲毫不在文種、范蠡兩人之下。
如果說文種、范蠡兩人的功勞,主要偏重於國政、軍事領域的話,那麼,計然的功勞則主要集中在經濟領域。而要是用近現代的理論去衡量,計然的功勞則為越國的復興,奠定了經濟基礎。他針對越國當時的情況,給勾踐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策略。他認為:「如果準備要打仗,就要提前做好準備;同樣的道理,如果掌握了貨物出產的時間和用途,就瞭解了貨物。‘時’與‘用’二者的規律一旦形成,那就可以看清並且掌握各種貨物的情況。所以,歲星運行至金位,就五穀豐登;運行至水位,農業就會歉收;運行至木位,就會有飢荒之年;運行至火位,就會有乾旱災害。乾旱時,就要儲備舟船,水澇時,就要儲備車輛,這就是事物發展變化的道理。每六年一次豐收,每六年一次乾旱,每十二年一次大飢荒。出售糧食,如果糧價每斗二十錢,農民的利益就會受到損害;每斗九十錢,從事商業的商人的利益就會受到損失。商人的利益受損,錢財就不流通;農民的利益受損,土地就沒有人願意耕種。糧價每斗上不超過八十錢,下不少於三十錢,那麼,農民和商人就都能獲取利益,就會有雙贏的結果。飢荒年間,政府將儲存的糧食平價出售,調整物價,關卡的稅收和市場的貨物供應就會都不缺乏,這就是治理國家的道理。而積貯貨物的常理,就是要積貯完好無損、市場需求的貨物,不要有滯銷的弊病。進行貨物貿易,容易腐蝕的貨物不要久留,也不要屯居以求高價。分析研究了各種貨物的有餘和不足,就知道物價貴賤的趨勢。物價向上貴到極點,就會返歸於賤;向下賤到極點,就會返歸於貴。極貴之時,要視貨物如糞土,及時拋出;極賤之時,要視貨物如珠玉,及時收購。貨物和錢財,不要讓它們靜止不動,要使它們像行如流水般的週轉起來。」
勾踐十分讚賞計然經商的理念,支持他的作為,依照他的主張,治國十年,國家果然變得十分富足。他厚賞戰士,士兵們在此激勵之下,英勇無比,迎著弓箭飛石衝鋒陷陣,奮不顧身,就如同口渴難耐的人發現了水源一般。最終,越國一雪前恥,擊滅了吳國;又在中原地區檢閱軍隊以顯示國威,並且參加到中原各國的爭霸戰爭中去,勾踐最後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計然這位商人,不僅會賺錢致富,而且能富民利國。他的經商理念、作用和貢獻,都是值得重視和借鑒的!
http://bbs.secretchina.com/viewtopic.php?f=31&t=3243
- 關鍵字搜索:
- 計然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