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目前最具「剛性」的東西可能就是房價了,雖然政府雷聲加雨點地出臺了諸多樓市調控措施,但7月份中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繼續大幅攀升,顯示監管部門遏制房價過快上漲的措施未見成效。而支撐房價居高不下的,則是房屋銷售的迅速反彈,據說5月至6月房價略微下滑又吸引買家重新出手。
在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不容樂觀的情況下,按理說中國人「猴急」買房並不是個聰明選擇。剛剛公布的7月份經濟數據顯示,雖然當月CPI同比增幅為3.3%,增速達到年內最高,但PPI同比增幅卻只有4.8%,幅度為2月份以來最低,再綜合考慮中國7月份進口增幅大大低於預期以及美聯儲認為經濟復甦步伐正在放緩等因素,可以說未來的通貨膨脹預期並不高。一些人在這種宏觀環境下再度踴躍買房,與其說是為了防止通貨膨脹侵蝕個人財富,不如說是看準了政府不會再進一步緊縮宏觀經濟政策。他們的理由很簡單:隨著通脹擔憂的緩解以及工業生產增長的放緩超過預期,中國政府很可能將加快保障性住房的投資,並輔以基礎設施支出來穩定經濟增長。換句話說,2009年政府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節節推高房價的現像一定程度上有可能重現,現在趁樓市處於膠著狀態之際出手買房,不失為聰明的做法。
也難怪這些人會這麼想,中國政府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與中國房價的不斷攀升一直是對連體兒。中央之所以能調動起地方大搞基礎設施建設的積極性,是因為這些建設能提高地方政府擬拍賣土地的價值,增加地方的賣地收入。反過來說,如果沒有地價不斷上漲 (這必然導致高房價)為誘惑,地方政府恐怕也難有大搞基礎設施建設的積極性,靠基建投資刺激中國經濟增長就會成為一句空話。有人可能會說,在政府大力調控樓市的環境下就算基礎設施建設指望不上,還可以靠大搞保障房建設來拉動GDP增長,在筆者看來這恐怕又是一廂情願。保障房建設用地也是政府從農民手裡征來的,或是通過舊房拆遷騰出來的,政府在支付征地補償和拆遷補償時需按新建樓房的市場價結算,而保障性住房的銷售價或租金肯定低於市場價,也就是說,在樓價保持平穩或逐步下降的情況下,保障房建得越多政府賠得越多,之所以至今遲遲沒有數據能支持中國政府今年將實現保障性住房建設的目標,其根源恐怕正在於此。
因此,要想證明眼下「猴急」買房是正確之舉,必須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中國房價的環比漲幅近期開始顯著回升。雖然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消息說,北京市新建住房價格7月份環比上漲0.3%,但這一趨勢能否持續下去,並在其他大中城市蔓延開來,目前還是個未知數,因為這種局面所蘊含的政治代價確實太大,大到了政府不敢輕易嘗試的地步。最近有報導說,北京和上海的一些銀行已經主動暫停發放購買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貸款,這說明政府並不敢貿然揭開抑制房價的蓋子。中國股市週二在7月份進出口數據公布後大跌2.89%,或許一個重要原因是投資者突然醒悟到,政府在刺激經濟方面的活動餘地已經十分有限。
雖然許多專家都「雄辯」地證明中國樓市和中國股市有本質的不同,但從政府是最大莊家這一點看,中國樓市和中國股市確有巨大相似性。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目前猴急買房的人,就像是在A股處於膠著狀態時仍義無反顧投身其中的中國股民。既然投資大師安東尼•波頓能在中國股市前景不明的眼下依然看好中國消費類股,誰又能說中國「樓民」現在毅然入市買房一定是在冒傻氣呢?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