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培養開朗寶寶的4個「關鍵」(圖)

 2010-12-24 19:0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在家人眼裡,5歲的甜甜是個「愛生氣寶寶」。什麼事都得順著她,稍有不如意,她就會強烈對抗。例如,晚飯她不想喝粥,非要喝飲料,媽媽勸她吃完飯再喝,她就大哭,連飯也不吃了;週末下大雨,公園去不了,甜甜馬上就生氣了,得花很長時間、費很多口舌才能把她哄高興;外出玩得正開心的時候,若是哪位叔叔阿姨跟甜甜開個玩笑,她就可能情緒大變,又哭又鬧,不依不饒。

媽媽真不明白,女兒為什麼這麼小心眼,她是不是太敏感了?怎麼才能讓她變得開朗樂觀呢?

影響樂觀的「關鍵事件」

大人和孩子都會遇到挫折,只不過善於渲染心事的成人會把自己的困難描述為「風風雨雨的波折」,而不善於傳達心情的孩子所遇到的困難常常被成人忽略為「雞毛蒜皮的瑣事」。其實將心比心,成人的心已經被歲月磨出了老繭,孩子的心是迎春萌發的蓓蕾,怎麼禁得起秋風、夏雨和冬寒呢?

在日常生活中,一件很小的事情就可能挫敗孩子的自信心,讓他情緒低落,心裏痛苦,甚至悲觀失望。下面一些孩提之事都足以摧殘脆弱的童心,需要父母給予溫情的關注和理性的教育。

由身體素質帶來的挫折

長期體弱多病的孩子總是被疾病困擾著,許多遊戲和快樂的事情都不能充分地參與,孩子會很有挫敗感。因此,加強營養保健、生活照顧、鍛練身體,是孩子抵抗挫折、建立樂觀的基本保證。

由父母帶來的挫折

父母不經意間也會讓孩子品嚐挫折感:為了安全起見,限制孩子活動的自由;為了訓練孩子乖巧聽話,忽略了他的心理需求;孩子做錯了事,過於嚴厲地批評他;當著眾人的面否定孩子,傷了他的自尊心;對孩子的期望過高,使他無力企及;因孩子做事不成功而責備他;表揚其他孩子使自己的孩子感受到冷落;父母自己的心情不好,對孩子莫名其妙地發火等等。

由同伴帶來的挫折

同伴掌握某種技能而自己沒有掌握;想與同伴交往卻遭到拒絕;與同伴發生爭執而處於下風;同伴之間「拉幫結派」而自己被排斥;被攻擊性較強的同伴欺負;同伴無意的行為對孩子造成侵犯等等。

由老師帶來的挫折

老師關注個別孩子的特殊需要,而自己沒有得到這種特殊待遇;老師不公正的批評和責備;老師表揚了其他孩子而自己沒有得到肯定;老師對孩子的態度忽冷忽熱;想與老師交流,老師卻心不在焉或者不耐煩等等。

由玩具和遊戲等個人生活帶來的挫折

孩子的求知慾很強,遇到新奇的事物和活動就想探個究竟,卻無奈基本知識和技能以及生活經驗不足,不能熟練地操作玩具和遊戲,於是產生挫折感;在生活照顧上,孩子很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是有時是父母不讓做,有時是自己做不好,於是沮喪、灰心在所難免。

這裡不可能一一列舉孩子遇到的所有困難和挫折,但如果父母能帶領孩子順利地認識和解決諸如上述的一個又一個「關鍵事件」,孩子的樂觀品質就會慢慢建立起來。

培養樂觀的「關鍵年齡」

樂觀是指面臨困難精神愉快、充滿信心的狀態。對於孩子來說,與樂觀相關的心理素質包括:能夠依賴想像力和對未來的展望,忍受眼前的不適應;聽得懂和相信大人的勸告,調整自己的需要;在情緒與理智的較量中,能夠較為成功地擺脫情緒的控制;抽象思維有了一定的發展,能夠預見事物的未來發展趨勢……這些心理素質在4歲左右逐漸健全,4歲是培養孩子樂觀品質的最佳時期。

有一個心理實驗證實了這一點。實驗者告訴孩子們桌上有各種點心和玩具,想要得到喜歡的東西必須等實驗者回來,如果不能等待可以呼叫實驗者,但他只能得到他不大喜歡的東西。結果,平均年齡為4歲半以上的孩子,大多能等待很長時間,而4歲以下的孩子很少有堅持到底的成功者,是因為首先他很難理解實驗者所做的承諾,其次他不能完備地想像出實驗者歸來對自己的意義,所以他們更可能身不由己地在困難面前「屈服」。其他同類的實驗都證明,正常情況下,健康成長的4歲幼兒具備了面臨困難培養樂觀品質的條件。

抓住樂觀的「關鍵能力」

雖然4歲是孩子發展樂觀品質的關鍵年齡,但這並不意味著到了4歲,孩子的樂觀就必然到來,這與他4歲左右是否具備一個關鍵能力有關——延遲滿足能力。

延遲滿足是為了長遠利益而延緩目前需要,在困難面前克制自己、建立自信的重要表現。除了一些特殊狀況需要即時滿足以外,一般情況下父母都可以採用延遲滿足培養孩子的樂觀品質。例如孩子大聲呼叫父母做某件事,在排除安全顧慮以後,父母可以遠遠地答應著,但並不馬上過來,等一會兒過來了,明明知道孩子想要什麼,還要問問什麼事兒,等孩子說清楚了再與孩子商量解決問題的辦法。孩子的忍耐心就是這麼一分一秒在等待中增強的,而等待之後必然有結果也使孩子對克服困難有了信心和想像力。

特別提醒:使用延遲滿足策略時,要注意避免「過」和「不及」兩個極端。

「過分延遲滿足」:即對孩子的要求過於忽略,把孩子的等待時間拉得過長,以至挫傷了他的信心和信任。

「有求必應」:長期被這種策略調教出來的孩子耐心比較脆弱,一個小小的「不幸」就有可能使他情緒波動劇烈。

可見,把握好延遲滿足的時間,是培養孩子樂觀品質的關鍵策略。

造就樂觀的「關鍵方法」

提供具有適度挑戰的遊戲

根據孩子的發展水平選擇難易適度的遊戲,注意難度不要跨度太大。

例如有一種遊戲是「釣魚」,是用磁鐵相吸的原理鍛練孩子手眼協調的能力。先觀察孩子能夠釣著魚的基數,然後鼓勵孩子每次多釣出一兩條魚,或者漸漸加長魚線的長度,讓孩子耐心地對付晃動搖擺的魚線,可以讓孩子對自己說:「我一定能釣好多魚。」自信和樂觀便在與「魚」的較量中建立了。

訓練應對挫折的技能

很多情況下孩子是因缺乏經驗和技能而失望、泄氣,父母有針對性地培養技能即可,當然這裡不包括太「專業化」的專門技能訓練,例如學藝和英語的考級,而是指孩子平常遇到的生活、遊戲和社交等普通技能,因為單項技能訓練並不能讓孩子應對複雜多變的困境。

不取代和遷就,也不訓斥或體罰

看到孩子因遭遇困難而沮喪,父母往往會要麼代替孩子完成任務,要麼完全遷就孩子放棄努力,有的父母則厲聲批評孩子甚至體罰,這兩種極端行為都使孩子無法形成自信和樂觀。正確的做法是提供鼓勵的話語和一點點的技術支持,鼓勵孩子堅持到底,體驗經過努力克服困難帶來的成就感。

不向孩子宣泄自己的「垃圾情緒」

有的父母在外面受了「窩囊氣」,回來便對孩子發「無名火」。這種情況特別容易打擊孩子的自信和樂觀,因為孩子會把父母的惱火歸咎為自己的錯誤,但他又不知道自己錯在哪兒,於是只好全盤否定自己。長久下去容易讓孩子自責、退縮,並蔓延為隱約卻牢固的消極心理氛圍,淹沒孩子樂觀的笑容。因此,父母在遭遇困難時能否樂觀面對,對培養孩子的樂觀品質至關重要。

来源:母嬰頻道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