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1961年北京世乒賽——奧運、世博和亞運的原形

 2010-12-31 02:0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近年來,通過奧運,世博,亞運這些接踵而至的擺闊和狂歡,中共確立了「中國模式」的一個基本特徵,這就是國家用物力總動員打造一個盛世景象,掩蓋日益深重的社會危機,在國際上收買好評,在國內渲染歌舞昇平並鼓動民族主義情緒。

很多人以為這是中國崛起以後,有了一定的國力才產生的現象,其實不然。這種通過全國動員舉辦一個大型國際活動達到一定的對內對外的政治目的的方式在毛澤東時代就已經產生了,完全可以說是毛時代的遺產。

1961年4月,第二十六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在北京開幕。這是中共自建國以來一直到70年代舉辦過的最大的國際賽事。儘管乒乓球在國際上--尤其是體育大國中的影響和新聞價值遠遠不能和其它體育項目相比,但由於中國當時在這個不受重視的項目中有幾個從國外回來的華僑選手,在他們的帶動下有了一定優勢,更重要的是在大躍進造成的災難性後果面前需要一個凝聚人心,顯示自己國際地位的機會,所以中共把這次機會當作一個重要的國際性政治活動,做了大量準備,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首先,為了確保中國在這次比賽中奪取一定的金牌,以賀龍為主任的國家體委動員了全國體育界,調集了108名最優秀的乒乓球選手,再從他們當中挑選最有希望奪冠的進行高強度訓練,由其餘的人模仿世界各國強手對他們挑戰。

賀龍是元帥,他用指揮戰爭的方式準備了這場賽事,被稱為體育戰線的一場偉大的會戰。比賽結果,中國球員獲得了男子單打,男子團體和女子單打冠軍,加上女子單打亞軍,可以說為中國人世界乒壇霸主地位的確立奠定了基礎。

比賽結束後,官方立刻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宣傳運動,乒乓球的勝利被說成是毛澤東思想的勝利,運動員們到處作報告,他們的演講稿還被作為政治學習的材料。

但也就是這次比賽開始了中國乒壇讓球或者打假球的違背體育精神的所謂集體主義傳統。最典型的事例是莊則棟在這一屆上奪得了世界冠軍後,接下來兩屆他和李富榮都在其他中國選手的護衛下進入決賽。為了製造三連冠的神話,把獎盃留在中國,組織上就安排李富榮故意輸給了莊則棟。

當時和中國選手對壘的外國運動員,多半都不是專業的,都有自己的工作,打球是業餘愛好。他們哪裡想得到就那麼幾塊在他們自己的國家也沒有什麼人會當回事的獎牌,中國會動員了全國的力量,在一個元帥的指揮下組織了一個專業軍團來為它們拚命呢?

1961年正是中國剛剛經歷了大飢荒,死亡了數千萬人的時候,生活日用品非常緊張。外國代表團雖然不一定瞭解大量餓死人的情況,但都知道中國食品供應不佳。誰知一到北京,餐桌上豐盛的食品遠遠超出了他們的想像。根據當時中國女子單打冠軍邱鐘惠的回憶:

「那時人們都是勒著褲腰帶過日子,但一聽說是為了舉辦世乒賽,積極性都特別高,場館很順利就建成了。外國運動員剛開始來的時候,以為在中國什麼都吃不上,還自己帶著罐頭,但是來到中國一看,我們提供的運動員伙食比他們的還要好。」

1961年的那場世乒賽是在人禍造成大飢荒的時候舉辦的。但在一個極權主義制度的精心安排和導演下,北京被佈置成了一個波將金村莊,幾塊乒乓球金牌被說成是民族主義的勝利,數百名在他們本國毫無影響的業餘乒乓球愛好者的到來被宣傳成「我們的朋友遍天下」。這樣,一場普通的體育比賽被中國特色的政治做足了文章,給毛澤東和中共政權的統治提供了某種合法性。在這個意義上,它確實是今天那些「凝聚力」工程的先聲。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