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日本會不會「晃」為二流國家(圖)

 2011-04-15 13:1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4
    小字

日本不會停止搖晃。

4月12日美國《華盛頓郵報》發表了題為《地球物理學家敦促日本保持「長期戒備」》的文章。文章稱,美國和日本科學家betway体育手机网 計算結論認為,3月11日的地震和海嘯可能使日本海溝斷裂塊上的斷層所受壓力增大。美國科學家斯坦說:「很可能要到10年以後,這一系列餘震才能結束。東京的座右銘應當是‘長期戒備’,任何人都不應認為風險會在幾週或幾個月後結束。」

而就在北京時間14日14時08分,日本本州東海岸附近海域又發生了裡氏6.0級地震。

日本會不會搖晃十年,還是未知數。但日本經濟在此次地震、海嘯和核泄漏一系列災難衝擊下遭受了巨大打擊,這讓國際經濟界對日本經濟未來走勢產生諸多疑問?

4月13日,「朗潤•搜狐經濟學人論壇」在北京大學朗潤園舉行,論壇主題是「日本經濟:浴火重生,還是長期衰退?」

清華大學袁鋼明教授是悲觀主義著,他對日本經濟長期走勢做了悲觀預測。他表示,日本經濟在上個世紀90年代泡沫破裂是日本轉折點,從此,日本經濟經歷了「失去的20年」,而此次大地震再次重創日本,日本經濟將一蹶不振,步入長期衰退,日本也將淪為二流國家。他還認為,日本政治經濟制度嚴重滯後,已經阻礙日本經濟增長。

有意思的是,袁鋼明教授在會後告訴我,他把一個日本東京大學學者帶到了會場,並把自己對日本的判斷告訴了這個學者,這個學者當即表示,袁教授最好不要發表這樣的觀點,如果傳播這樣的觀點,會打擊日本人的心態,此時日本舉國上下團結一致,準備重建日本。

不過袁鋼明還是自說自話表達了對日本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悲觀論調。

我以為袁鋼明教授觀點過於悲觀。我在論壇上談了這樣的觀點,日本經濟短期遭到沈重打擊,重建過程也很艱難,但日本或許面臨變革轉折點。

我認為,有幾個問題值得關注。

其一,日本經濟重建困難不小。目前日本尚沒有公布重建預算,但以日本目前財政狀況看,日本政府難以啟動財政支持政策。原因在於日本國民和企業無力繼續大量購買日本國債,同時日本央行也無力繼續大力推行「國債貨幣化」政策,因為這會導致日元信用危機。雖然日本央行向市場注入大量貨幣,穩定了金融市場,但無論是政府主導的財政支持,還是民間投資,都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日本重建需要經歷困難過程。

其二,國際產業分工或發生深遠變化。這種變化源於日本企業本身和國際產業界對日本安全環境的懷疑。這可能產生兩個結果,一個是國際企業分散中間產品採購目的地,避免過於集中日本本土。鑒於日本產品短期不可替代性,這個過程若發生,需假以時日。另一個結果是日本企業外遷核心部門,摒棄其長期信奉的「雁行模式」,把核心技術和工廠轉移到亞洲或其他地區。這當然會導致日本經濟空心化,但從生存角度看,不排除這種可能性。外遷是個體理性,空心化則是個性理性導致的集體不理性。

其三,日本政府外交和國際經濟戰略或發生變化。日本震後能否改善與周邊國家關係,存在變數。就日本安全而言,災害發生的概率大於戰爭可能性,因而,日本政府或重新審視外交政策,與亞洲國家搞好關係,並可能主動推動地區經濟一體化建設,以獲得日本經濟,乃至日本民族的生存空間。

其四,日本長期停滯不前的社會改革或產生新動力。災難過後,日本必將對政治制度和經濟體制進行反思,進而推動改革。災難的痛苦和對未來的困擾會縮小日本社會利益分歧,這有助於形成改革共識。同時,東電應對核危機不力,以及不久前的豐田汽車事件,都表明日本企業已非傳統日本企業,股東權益最大化正成為日本企業文化核心,這雖然表現為企業社會責任感的降低,但同時也意味著日本企業具有強烈的擴張和盈利慾望,這正是日本企業的生命力所在。

在我看來,日本要經歷發展低谷,但日本不會淪為二流國家,其在東亞地區的經濟主導地位或將轉移給中國,不過中國若想在國際分工領域獲得日本那樣的核心地位同樣也是困難重重,因為中國在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做得非常不夠,民間投資受到抑制,這都會制約中國企業國際競爭力。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國際財經時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