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0日紐約市布魯克林區,在麥道夫400多件私人物品被美國法警(The United States Marshals Service)強制拍賣前,各媒體記者在拍照報導。拍賣收入用於償還麥道夫的詐騙所得。(Getty Images)
【看中國記者郭洋編譯報導】「麥道夫 (Bernard Madoff) 雙腿伸散著,背對著門坐在一把金屬椅子上,當我們走進他時,他轉過身,站起來打招呼,他的目光直視我們的眼睛,握手有力,就像在他的曼哈頓辦公室見我們一樣。」這是今年3月底,英國《金融時報》記者在北卡巴納特(Butner)聯邦監獄見到龐氏巨騙麥道夫的印象。
72歲的麥道夫一頭花白的捲髮、鷹鉤鼻、一副金絲邊眼鏡、身穿卡其布囚服,這名前納斯達克主席,2008年承認通過「龐氏騙局」騙取了650億美元,欺騙了投資人和自己的親朋至少16年,被判入獄150年。
「挖東牆補西牆」的麥道夫
麥道夫曾經是華爾街的傳奇,他出生中產猶太生意人家,在紐約皇后區長大。1960年他以500美元現金起家,註冊了麥道夫證券投資有限公司,這家公司主要做股票買賣的中間人。在弟弟的幫助下,他最先採用了電子交易系統,是納斯達克、也就是全美證券交易商自動報價系統的五位締造者之一,而麥道夫也在1991年成為納斯達克董事會主席。
據他承認,他從1992年開始龐氏騙局,後者俗稱老鼠會,在中國叫「挖東牆補西牆」。很多傳銷集團用的就是這一招:利用新投資人的錢向老投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製造賺錢的假象,騙取更多的投資。
看看麥道夫的吸金對象:西班牙國家銀行、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東京野村控股(Nomura Holdings)、蘇黎世的新私人銀行(Neue Privat Bank);擁有紐約大都會球團的地產大亨威爾朋(Fred Wilpon)、《紐約每日新聞》(New York Daily News)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雜誌的主人祖克曼(Zuckerman)、好萊塢大導演斯皮爾伯格、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威瑟爾(Elie Wiesel)、歐萊雅擁有人貝當古夫人(Liliane Bettencourt)等。
「穩賺不賠」、「只接納圈內人」
麥道夫能行騙近20年,除了「穩賺不賠」的金字招牌,還因為他「只接納圈內人」的形象。財經專家茲維格(Jason Zweig)在《華爾街日報》上形容的麥道夫請君入瓮的過程,猶如騙術電影情節,一位被介紹是「大人物」的投資專家在私人俱樂部或其他上流人士聚會的場合吹噓靠著麥道夫投資發財,等聽者上鉤後,再強調「須經邀請才能入會,我也許可代為安排」。
受惑於神秘感和圈內人的優越感,即使麥道夫接受投資的條件很苛刻:投資底限是100萬美元,還必須經過「圈內人」介紹,上流社會的有錢人還是紛湧而至。茲維格說,投資人把巨款交給麥道夫操作,每個月穩得大約一個百分點的利,他們就沒想這種一、二十年都只賺不賠的投資是不是「好得令人難以置信」。
「摩根大通、匯豐、瑞銀難逃罪責」
麥道夫對《金融時報》表示,他的證券公司用的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匯豐(HSBC)和瑞銀(UBS),按照它們當年掌握的賬戶信息,足以察覺自己的形跡可疑, 「我不是銀行家,但我知道,1000億美元進出一個賬戶,你應當警覺起來。摩根大通手裡有全部對賬單。」他指稱:「銀行高層有人知道實情。」
負責對麥道夫的公司進行破產清算的皮卡德(Irving Picard)在2010年12月對摩根大通提起訴訟,索賠64億美元,理由是它「對欺詐視而不見」以及「在其中起到合謀作用」。
你投資如何提防「麥道夫」
如果有人說能保證你只賺不賠,你就要小心了。麥道夫之所以能吸引投資人,正是因為他許諾說,無論市況如何,他都能給他們帶來回報。還要提防那些答應能快速給你賺錢的人。
你要檢查為你理財人選的資質背景,向美國金融業監管局(Finra)核實他的從業資格,還可以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網站查找投資顧問公開信息披露表,這些信息都是免費的。
如果你已經是一起欺詐案的受害人,或懷疑自己成了受害人,要及時報案。SEC的網站上就有一個投訴表(sec.gov/complaint.shtml)。
自作孽的麥道夫
當《金融時報》記者問麥道夫,今後有什麼打算時,他說,「獄警都尊敬我,我的房間有木門,窗戶上沒有鐵柵欄。」在問到妻子茹斯(Ruth)和自殺的兒子馬克(Mark)時,馬多夫流下了眼淚:「我說的一切都不是我行為的藉口,我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承擔全部責任。」
他妻子對麥道夫的欺騙行為無法原諒,至今罕有聯繫。2008年12月11日,在律師的建議下,麥道夫的兩個兒子馬克和安德魯 (Andrew) 舉報了他,兩年後的這一天,大兒子馬克在紐約住宅裡上吊身亡,終年46歲。
- 關鍵字搜索:
- 龐氏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