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時寒冰:債務的另一頭

 2012-01-05 13:3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歐債危機的惡化,引發國內對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的擔憂。

每當談及國內的債務危機,就會有專家拿國際上通行的負債率、外債清償率等指標,來證明人們的擔心是多餘的。放下中國的債務會否引發危機這個問題不談,必須正視的現實問題是:即使不發生危機,持續累加的債務也存在著非常大的弊端。

債務的一頭是政府投資。眾所周知,近年來,投資在中國經濟增長中的作用越來越大,正是由於政府主導的大項目、大工程的密集上馬,才導致了債務的快速累積。問題是,這些投資是否都有必要?這些投資是否經過了充分的科學論證?這些投資的社會效益是否達到了預期?這些大工程的質量是否得到保障?

當追問這些問題的時候,常常會發現,答案並不令人欣慰。

債務的另一頭是消費。當投資足夠大的時候,必然擠壓消費。我們知道,政府並非一個盈利機構,其投資來源無非是稅費收入、發貨幣、發債等等,尤其前兩項,很容易壓縮民眾的收入,稀釋民眾的財富,不僅導致消費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逐步下降,還會導致整個經濟結構走向畸形。

顯然,債務並非到了引爆危機的時候才有害,在它形成的過程中,就已經在對民生、對消費造成擠壓效應。

如果我們回顧一下近年來投資與消費在GDP中的佔比,就會發現這種擠壓效應是如此分明。上世紀90年代末期,我國投資佔GDP的32%,到2009年,已上升到了47%。而同期我國消費佔GDP比例則一路下行,從50%一直下降到2008年的35%。

上大工程、大項目,是地方政府求之不得的。一方面,可以加大GDP增速,累積個人政績,便於今後的升遷。另一方面,也存在著巨大的權力尋租空間,滋生出各種各樣的腐敗。

有了這兩大推動力,地方政府的投資衝動是何等強烈。為了投資,他們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從1月4日國家審計署發布的報告中不難發現,一些地方政府不惜違規為464.75億元債務提供擔保,而融資平臺公司更是違規抵押或質押取得債務資金731.53億元。當地方政府不惜通過違規的方式籌集資金來做大投資,就容易導致債務更快地擴張。

歐債危機的源頭是高福利,這種危機對民生的傷害很小,而中國式債務危機隱患的源頭,則是投資,這種債務一旦累積到引爆危機的程度,則會對民生構成重大傷害。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更應該對日漸累積的債務問題抱以足夠的警惕!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上海證券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