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收入階層受到夾擊是全球經濟衰落之源。
次貸危機爆發,暴露出了殘酷的現實,虛擬金融資本主義與貧富差距擴大相攜而來。全球中產收入階層受到夾擊,導致全球經濟失衡,更可怕的後果是,導致全球經濟無法恢復平衡。
美國的中產收入階層逐漸消失,穩定的橄欖型社會結構開始傾斜,次貸危機的到來是貧富差距擴大的必然結果。無論哪一種方式,極端的貧富差距與收入不公,必然導致經濟崩潰。1929年如此,1998年仍然如此。
經濟學諾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近年來一直痛斥貧富差距擴大,2011年5月發表在《VANITY FAIR》雜誌上的文章,指出身居美國財富金字塔頂端的1%人口每年收入佔全國總收入將近四分之一。若以所擁有的財富而論,這1%人口所控制比例達40%。而在25年前,這兩個數字分別為12%和33%。過去10年來,上層1%人群的收入激增18%,中產階層的收入卻在下降。而對於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來說,收入的下降尤其明顯——光是在過去25年裡,就下降了12%。
中國的情形更加糟糕。
首先是貧富差距更加極端。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日前表示,2008年,中國隱性收入9.3萬億,80%集中在20%高收入家庭,其中最高端的10%就佔了隱性收入的62%。最高收入的10%家庭和最低10%家庭的人均收入之比是65倍。李迅雷先生表示,「我曾計算過08年國內灰色收入總額大約為4.7萬億,以為有點高的離譜,不想王小魯的結論比我多一倍。」
未富先分化的結果,使中國經濟結構調整非常困難。
中國的經濟從低端製造起步,調整到中高端製造業,以及服務業。絕大部分財富集中在極少數人手裡,使中國製造的升級換代非常困難,因為無法形成穩定的中產階層的消費群體。農村仍然是小農經濟,城市一不小心就滑入低收入階層的中低收入階層為了買房買車節衣縮食,高收入階層放眼全球消費市場,拉動國內消費的邊際效率極低,這些人無法構成中國製造業升級換代的主要消費群體。
筆者每天停車的地鐵站停車場由一家安徽人家看管,在政府沒有出售地鐵上蓋地塊之前,停車場離地鐵很近,龐大的空地上除了樹之外,就是樹中間開墾出的菜地,種上了小青菜、扁豆、豌豆、西紅柿等,天天辛勤耕作,說是這樣就把一大家子的吃菜問題解決了。我相信,如果政府不禁止,他們還會養上幾隻雞、一頭豬,徹底實現自給自足,看車的收入就算是全家淨收入,給孩子讀書、給兒子在鄉下蓋房子用。
政府賣了地,停車場小多了,到地鐵站要走十分鐘,過了沒幾天,看到小小的空地上搭起菜架子,又過幾天,遍地的小青菜已經長大到可以吃了,還是能省下全家人的吃菜錢。筆者曾經問過,回答是空著也是空著,自己種菜綠色又省錢。筆者以為這樣的低消費是孤證,沒想以有一次遇到一個鎮長,說是到湖北、浙北參觀新農村建設成果,沒想到征地農民上樓之後,最愛做的事就是在樓房中間種菜,老人像在農村一樣在冬天種菜、晾衣裳、拱手晒太陽,他特意拍了照片。看來沒有職業與財富歸宿,就是把農民趕上樓,拉升的消費也有限。
毋庸諱言,以目前中國的制度環境與經濟環境,不可能產生真正具有原創性的產品,不可能有類似於蘋果的全球一流的科技消費品,除了茅台之外,也無其他國內富豪認可的奢侈品。
中國真正具有競爭力的企業,則具有一流營銷能力的企業,比如娃哈哈,可以一年營收數百億;或者是具有標準經生產能力的企業,比如曇花一現的海普瑞,曾經生產出國際市場能夠接受的標準化的肝素鈉產品,或者是遍地開花的清香型烏龍茶,以及中國本土的快餐食品,如最近大鬧內訌的真功夫。所有這些正在試圖轉向內需的企業,需要中國龐大的中產收入階層,他們需要的是質量改進的、小有品味的產品,而不是國際奢侈品。
所有的傳統產業要突出重圍,依靠的都是收入上升的消費者的升級換代的改良型消費。以中國的不鏽鋼產業、家電產業、傳統的服裝產業為例,不鏽鋼日用品消費佔比越來越高,甚至成為拯救不鏽鋼產業的救命稻草;節能節電型的品牌家電則是家電業消費的希望所在,至於服裝等行業,依靠的則是人們越來越時尚的品味,越來越講究的衣著。沒有有效消費群體就沒有利潤,所謂產業升級換代就是無源之水。
表面上看,近兩年中國居民收入增長不慢,但目前10%的居民消費增長與實際通脹率相比勉為其難,遠遠趕不上財富集聚的速度。百萬英鎊的喜劇在資本與貨幣市場屢屢上演的背後是,中產收入階層的生存空間越來越逼窄。曾有研究機構預測中國中產階層會成為7億,讓我們合掌吧,希望如此,老天保佑。現在這樣,可真看不出有什麼到達7億的跡象。
一方面是財富的大集聚大轉移,另一方面為了企業發展,對於企業造假高高舉起輕輕放下。每當看到投資者在質量有問題的公司股價下跌後買入股票,就為實體經濟捏一把汗,這是一個誠信者沒有溢價、失信者得不到懲罰的市場,最終,所有的中國企業都會受到拖累,奶粉行業、食品行業甚至傢俱行業都體現出國外產品溢價,因為消費者無法承擔分辨質量好壞的成本,只能假設所有的國內產品都存在質量問題。
升級版的中國製造產品為全球中低收入階層服務,即便出口產品比國內價格低比國內質量好,還是要遭遇質量歧視,甚至質量信用還不如東南亞產品。而國內的中產收入階層在通脹與實體經濟下行的夾擊下,舉步維艱。
於是,中國實體經濟出現四面楚歌的徵兆。從南到北,除了資金掮客、少數列入重點行業、歷年頗有積蓄的企業外,筆者沒有看到一個行業的從業人員展現笑容。很多實業界人士之所以還在堅持,是堅信政府不會坐視不救。
沒有有效消費群體就不會有實業的繁榮,中產收入階層被消滅,或者中產收入階層越來越沒有安全感,企業也就失去了依靠,如同飄浮在大海上的孤島。
貧富差距、機會不公、稅收不公,聽著非常熟悉——全球的不公表現形式不同,但實質都是相通的。發展中產收入階層,只有靠抑制瘋狂的印鈔機,抑制虛擬資本主義,靠透明的收入申報制度與公平的稅收體系,給全體國民以公平的創業、分享經濟發展紅利的機會,產業升級才能成功。要發展民生,請從培育中產收入階層、減少公務員紅利、懲罰資本與貨幣市場的不公開始。
摹仿一句現成的話,為什麼產業轉型這麼難?笨蛋,關鍵是沒有中產收入階層。
原題:笨蛋,關鍵是沒有中產階層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