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桓帝劉志是一個壞皇帝,是東漢王朝走向衰落的第一罪人。賣官鬻爵,宦官專權,黨錮之禍,是劉志同志主政時期的敗筆。
太傅陳藩曾批評桓帝的黨錮之獄:「禁止正常的社會輿論,把一代國人變成愚民,你和焚書坑儒的秦始皇,有什麼兩樣?(杜塞天下之口,聾盲一世之人,與秦焚書坑儒,何以為異?)」
漢靈帝劉宏即位後,東漢的政治依舊昏暗。有一次,劉宏問侍中楊奇:「我和桓帝相比怎麼樣啊?」
楊奇回答:「你們倆是一路貨色!」
100年後,另一番對話在進行,內容很近似。
晉武帝司馬炎問:「我能夠和漢朝的哪個皇帝相媲美啊?」
大臣劉毅回答說:「漢朝的桓帝和靈帝。」
晉武帝說:「難道有這麼糟糕嗎?」劉毅回答:「漢朝的桓帝和靈帝賣官的錢放進國庫裡,你賣官的錢裝進自己的腰包裡。從這點來看,你還不如他們哪!」
劉毅的話說的很難聽。但晉武帝卻大笑著:「桓帝和靈帝的時代,是聽不到這樣的實話的。今天我有耿直的大臣,還是比他們強!」
漢桓帝和漢靈帝,是漢朝的兩個壞皇帝,晉武帝是晉朝的壞皇帝,壞皇帝有多壞?從他們受到的批評可以看得出來。實話是一個政治體制內最寶貴的資源,有這樣的資源在,皇帝就不是最壞。
漢桓帝和晉武帝都賣官,這是漢晉政治的敗筆。皇帝賣官是政治腐敗,不過,今天我們知道,比皇帝賣官更腐敗的,是官賣官。一旦官員開始賣官的話,官市就會無限的興旺繁榮。當然,這個市場繁榮了,體制的命運也就到盡頭了。
「不以言論罪人」,這是歷史上的開明皇帝的胸襟。秦始皇搞文字獄,所以秦始皇被歷代史家列為暴君;漢桓帝也搞過文化禁錮,所以被列為昏君。不過,今天我們知道,最陰暗的文字獄或文化禁錮的時代,是一個官員就敢禁錮言論的時代,是一個官員就敢「以言論罪人」的時代。
今天,言論自由常被某利益集團解釋為:西方國家的陰謀。其實,言論自由,不僅僅是現代西方國家的陰謀,還是我國古代王權國家的陰謀,是漢朝的陰謀,晉朝的陰謀,更是唐、宋的陰謀……
王朝時代的言論自由,是由傳統文化的人格力量支撐起來的一道權利屏障。由於缺少制度保護,這一屏障很難持久。當一個王朝的言論被假大空的阿諛諂媚充斥的時候,王朝即走向衰亡。
清朝也搞文字獄,這是滿清王朝的最重的歷史污點。不過,有一個言論禁區,卻是大清政治的亮點。大清吏律規定:下級官員不得上書讚美大臣的美德政績,違者處斬,家屬流放——如果遏制官權膨脹,中國歷史上是有著成熟的經驗的。而滿清政權,對這一點有著格外清醒的認識:對權力的吹捧阿諛,不但有結黨營私的弊禍,更有權力墮落的危機。當官員之間馬屁盛行時,官場的風習必定敗壞——
所以,大清國的官場裡,是沒有美輪美奐的讚歌、頌詞流通的——因為犯法;如果大清的官員雇一群五毛為自己塗脂抹粉的話,腦袋要搬家了。
在這一頁歷史事實前,我們還可以得出另一個結論:
比文字獄和言論禁錮更可怕的是:在應該有言論自由的地方不自由,在不該自由的地方,卻有了自由。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