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義貨幣供應量(M2)突破100萬億元的靴子終於落地。
昨日,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末,M2餘額103.61萬億元,同比增長15.7%,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末高0.5個和1.9個百分點。
這是M2首次突破100萬億元的大關。從2002年初的M2規模僅有15.8萬億,到目前的103.61萬億,僅僅用了十年多一點的時間。與此同時,M2/GDP的比例也在迅速上升,目前已達到約200%的水平。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認為,近年來,M2快速增長,一方面,實體經濟有這個需求;另一方面,外匯佔款的持續增加則賦予了銀行這個能力。
「名義GDP增長了,M2也會跟著增長。若M2增速跟不上,就可能阻礙經濟增長。」民生銀行金融市場部首席經濟學家李志強表示,就像人穿衣服一樣,長高了,衣服也要變大。
而更為重要的是,中國經濟自改革開放以來,貨幣化進程日益深化,土地、房地產等進入市場,需要吸納新的貨幣。
今年兩會期間,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則從更為宏觀、系統的角度闡釋了M2規模較大、M2/GDP比例較高的深層次原因。
周小川稱,一個國家如果總儲蓄率高,M2數量就會大。亞洲國家的M2與GDP之比就普遍較高,這與亞洲國家的儲蓄率高有關。我國總儲蓄約是GDP的50%,其中家庭儲蓄率超過30%,遠遠超過美歐等發達經濟體,也比亞洲的平均水平高出一截。
其次,周小川還認為,M2多也與間接融資比重大有關。由於間接融資表現為經由銀行存款,這導致間接融資比重大的經濟體M2與GDP之比通常比較高。而近十年來,我國直接融資發展得不錯,但融資功能在此期間也出現過幾次反覆,平均增速低於間接融資,間接融資仍然是實體經濟的主要融資渠道,這必然使得M2與GDP之比相對較高。
此外,周小川還稱,不同國家M2口徑所包含的內容不盡相同,有的差異還相當大,比較下來看,我國M2的口徑相對較大。
根據貨幣主義學派的觀點,通脹是一種貨幣現象。目前,M2規模已經突破100萬億元,這是否會給通貨膨脹帶來較大壓力?事實上,這已是近一段時期以來,各界普遍擔心的問題。
「M2超百萬億不必太擔憂。」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稱,中國央行通過法定准備金率和央票鎖定部分外匯佔款。2012年底,商業銀行存放央行的準備金達19萬億元,其中絕大部分是法定准備金,如果剔除法定准備金,調整後的貨幣存量(M2)下降17%,與GDP比值約為155%,明顯低於日本和德國。
李迅雷還表示,M2規模的膨脹,與CPI之間並不存在必然的因果關係,因為M2的餘額已經是過去釀成的結果了,即便是M2的增速較快,也不一定直接體現為CPI的快速上升。「過去十多年中,中國M2增速年均在18%左右,但CPI則不高。而印度的M2/GDP低於100%,但通脹率卻接近10%。」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認為,過高的M2規模可能會對貨幣政策形成一定的掣肘。M2規模過大,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通過超高的存款準備金率和發行央票來回收流動性,只是一種權宜之計,不應長期執行下去。」李迅雷建議,從金融改革、財稅改革等多個渠道解決M2規模過大的問題。
金融領域的改革,李迅雷提出了三個方向。其一,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進一步放鬆資本賬戶的管制。這就可以減少外匯儲備和外匯佔款餘額過高的壓力。其二,加強對銀行表外業務的監管,使其規範運作;近年來,因影子銀行融資規模的擴大,其在新增M2中的比重也出現了上升。其三,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放鬆直接融資的管制。而在財稅領域的改革方面,主要應圍繞房地產的去泡沫與收入分配來展開。
周小川稱,近年來我國M2/GDP有所提高,雖然有各方面的客觀原因,但確實反映了我國經濟金融結構存在一些問題,如儲蓄率過高,直接融資發展不足,金融風險過度集中於銀行體系,需要通過深化改革來逐步改變。周小川建議,應該大力發展資本市場、保險市場,這會使M2/GDP適當降下來,當然這有可能需要一個中長期的漸進過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