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目前經濟發展的實際來看,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美好,龐大的消費市場,並沒有對經濟形成有效的拉動作用。相反,從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情況看,消費已成為經濟復甦和經濟穩定發展的最薄弱環節之一。
正是因為消費市場嚴重低迷,消費空間沒有產生消費動力,才直接影響了市場的容納度,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影響經濟復甦的步伐。
而造成消費市場低迷的主要原因,則是投資過度、投資對消費形成了強力擠壓,使消費的作用很難得到發揮。據相關研究報告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目前投資佔GDP的比重已接近50%,超出均衡水平10-20個百分點。相反,消費率卻從2000年的62.3%下降到2011年的49.1%,其中,居民的消費率由46.4%下降到35.4%。
過去,雖然中國很窮,老百姓口袋沒錢,想消費而沒有消費能力。但是,消費率卻達到了60%多。現在,貧窮的面貌正在得到改變,老百姓口袋中的錢也越來越多了,消費能力也越來越強了。可是,消費率卻大大下降了。特別是居民消費,已成為影響消費市場的最大瓶頸和最大短板。
現在中國人生活水平已經高得不想消費、不願消費、不能消費了,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消費的動力仍然很強,消費的願望也很強烈。但是,消費的心理預期卻越來越低,消費信心越來越不足了。原因在於,制約消費的因素實在太多,促進消費的環境越來越差。
首先,過度投資帶來的非正常消費負擔過多過重,以及各種非生產性投資對生產性投資、大企業對小企業形成的嚴重擠壓,也使得消費者實際消費能力出現了下降。最終,傳導到消費市場,就形成了目前的低迷狀態。
其次,住房抑制了消費能力過去,雖然居民收入水平較低,住房消費能力也不是很強。但是,由於房價很低,基本與收入水平相匹配,加上福利房等制度的補充,多數家庭都還能承受。因此,多數家庭不會因為住房問題而影響其他方面的消費。但是,隨著房價的快速上漲,以及住房分配完全市場化,80%以上的家庭都無能力購房了。而為了有一套屬於自己的住房,不得不通過擠壓其他方面消費的方式來滿足購房的需要。
這一問題的出現,毫無疑問與城市建設的過度投資有關,與房地產市場的過度投資有關。如果沒有這方面的原因,居民的消費能力不可能出現如此大的下滑,消費信心和消費預期也不會出現明顯下降。
第三、教育消費也是不小的負擔。過去,由於教育事業基本是以培養學生為主線,以鼓勵更多的學生接受良好的教育為目標。因此,學校的發展也一切圍繞學生轉,儘可能地減輕學生負擔、增加對學生的資助。但是,自從教育實行產業化,特別是高等院校快速擴張以後,學校也變成了重投資、不重教育,重收費、不重培養的場所,絕大多數高校都進行了大規模地負債投入,使學校一個個負債纍纍。最終,只能將負擔轉嫁給學生和家長。自然,就會對居民的其他方面消費形成制約和衝擊了。
第四、政府花費少。更為嚴重的是,由於地方政府普遍患上了「投資飢渴症」、「投資狂想症」、「投資依賴症」,不顧一切地進行各種非生產性投資。不僅通過過度手段發展「土地財政」,將本可以用來發展更多公共事業、提供更多公共服務,並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土地收入用於了城市建設、政績工程、形象工程,造成社會資源的大量浪費,社會資源使用效率的大大降低,而且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背上了超過15萬億政府債務。更重要的,推動了房價的快速上漲。而誰從中獲利呢?
而銀行無疑成為了過度投資的最大受益者,不僅利潤高得讓自己都不好意思,而且為外國投資者提供了最佳的牟利平臺,將國人的利益輸送給了外國人。更重要的,在為過度投資提供最佳服務和同時,嚴重擠壓了實體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資金空間,使絕大多數中小企業都因為融資難、融資成本高而陷入困境。而中小企業是就業和居民收入提高的主要平臺,這個平臺出了問題,消費也就不可能不出現問題了。
實際上,持續不斷的過度投資,在對消費形成強力擠壓的同時,自身對經濟的拉動力也在不斷減弱和衰退。特別是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雖然投資增長率一直維持在20%以上,但是,經濟增長率卻一直呈下行趨勢。從剛剛公布的今年一季度經濟數據來看,投資增長率超過了20%,經濟增長率卻未能實現市場8%的預期目標,只有7.7%。可見,投資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已經越來越弱。
必須正視過度投資對消費擠壓帶來的危害,正視過度投資對經濟的傷害。從而,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調整投資結構、規範投資行為,避免繼續在過度投資之路上走下去,為啟動消費、改善投資與消費的關係,推動經濟增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