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政府主導的投資缺少對風險與收益的充分評估,可能給企業和銀行帶來隱患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許小年4月23日在中國綠公司年會普洱高峰論壇上稱,中國以投資驅動的增長模式已不可持續。金融危機後,政府和國企主導的投資,缺少對風險與收益的充分評估,未來可能給企業和銀行帶來隱患。
他還表示,政府主導的投資已經給地方政府帶來很大的財政壓力。
大量投資使製造業現產能過剩
許小年說,中國東部經濟一直以來依靠投資拉動,大量的投資使得製造業出現產能過剩,國內購買力不足。加入WTO後,無法消化的產能轉向出口,但金融危機後,國外需求萎縮,產能過剩的問題就暴露出來了,企業開始降價,利潤率越來越薄。
他認為,金融危機後,中國經濟表面上看是需求不足,於是依靠政府拉動投資,擴大內需,此前的4萬億刺激政策投資都是以政府和國有企業作為投資主體,推高投資拉動內需。但政府和國企投資把拉動內需作為一項政治任務來完成,不能很好地評價投資項目的風險與收益。
他表示,在4萬億投資過程中,沒有收益的投資未來都可能造成銀行的隱患。
不能為短期需求投劣質項目
許小年表示,由政府主導的投資已經給地方政府財政帶來很大的壓力,地方政府不得不借債。
據審計署審計,截至2010年底,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餘額約10萬億。許小年稱,10萬億相當於去年中國GDP的25%。但據國外機構估計,目前中國政府負債有可能已經高達GDP的100%,他解釋,高達GDP的100%就意味著政府負債已經超過了歐債危機國家的負債。所以這種投資拉動的增長模式,已經不能持續下去了。
「最近我到東南沿海去,還有省份在講投資拉動,我說你們要往哪兒投?不能為了創造短期需求而把一些劣質的項目拉上去,將來都是企業虧損和銀行壞賬。這樣投資驅動的增長模式已經不能持續下去了。」許小年說。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