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08月06日訊】據道瓊斯(Dow Jones)計算,6月,中國人民銀行和中資銀行淨賣出412億元人民幣(67億美元)的外匯。其他人則認為該月的淨售出額更接近於480億人民幣。
不管怎樣,6月份的外匯淨售出額並非很大。但是那項統計引起關注是因為它表明6月的流動性危機逆轉了強勁的資本流入。總而言之,資金正在流出中國。
6月份之前,大量資金湧向這個國家。從今年1月份到4月份,外匯購買淨額平均每月為3,775億元人民幣。5月,由於各銀行僅買入669億元人民幣,這種購買速度減緩。
趙慶明(Zhao Qingming)認為外匯購買減少「並不是什麼大事」。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的這位教授指出,中國在2011年和2012年曾有7個月減少了外匯購買金額。
那或許是真的,但那時對中國經濟抱有的信心也特別高。5月份淨買入明顯下滑,恰好是在這個國家發生流動性危機的初始階段,這可以追溯到那個月第二週發生的事件。6月份——當淨買入變成淨售出的時候——發生了破天荒的大事。政府債券拍賣出現了兩次失敗,短期利率兩次上漲,銀行發生兩波違約,兩次緊急注入流動性。
此外,那個月中國人民銀行悄無聲息地注入資金援救各大金融機構。在被援助名單中就包括了中國最大的銀行——中國工商銀行(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中國工商銀行是眾所周知的金融業巨無霸,顯然遇到了困難:它甚至不得不關閉其自動取款機系統來保持現金水平。中國第三大商業銀行中國銀行也處在了違約的邊緣上。
趙教授能夠全面看待6月份外匯淨售出當然是對的,但還有著其他令人不安的資本外逃跡象。首先,在海外設有分支機構的中資銀行目前正在其海外分支機構通過抵押國內人民幣資產開展外匯貸款業務,這是間接從一個國家提取資金的方式。
這種現象無疑是從5月開始一直持續到6月香港美元貸款激增的原因。事實上,香港金融管理局(Hong Kong Monetary Authority),這一實質上的香港央行,對新增美元貸款感到如此擔憂,以至於它多次發出警告,並開始對新增信貸進行調查。
第二,中國正越來越接受美國美元。6月,中國國內的美元存款增加大約6億美元,當7月份統計數據公布的時候,我們或許將看到這類存款甚至會增加更多。另外,中國的理財產品現在主要以美元計價,即使美元理財產品的收益率要遠低於那些人民幣產品。向硬通貨轉移是資本外逃明顯的徵兆。
第三,香港當地的觀察人士,比如長期居住在此的中國觀察家埃里克·庫克赫斯特(Eric Kalkhurst),注意到移居香港的內地人士的數量大幅增加。庫克赫斯特認為這種流量的增加,自6月以來尤其明顯,或許暗示資本正在加速撤離中國。
第四,被視為中國資本外逃的一種粗略評估標準——澳門博彩業營收正在高漲。5月、6月和7月,此類營收的同比增長分別為13.5%,21.1%和20%。總之,澳門如今的繁榮正是資本撤出中國所致。
當然,自1978年以來資金就一直在流出中國,這是世界所稱的改革時代。在近期,這種速度明顯加快。比如,美國的財政部(U.S. Treasury)注意到從2010年夏季外流資金開始激增,2011年年中,資金外流又開始出現激增,當時沿海城市的經濟問題日益凸顯。
2012年第三和第四季度資本外逃顯著加快,用《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的話說,正在外流的資金「看起來異乎尋常地多。」但是,被投機性流入資本掩蓋的撤離中國的資本總額卻一直很少。去年資本外逃金額的估計高達約3,000億美元。
資金在經歷一段短暫的流入之後,現在又開始撤離中國。即使國家外匯管理局(State Administration of Foreign Exchange)認為沒什麼可擔憂的——「目前,我們沒有看到外資主動、集中撤離的跡象——國家媒體卻正在談論「資本外流」。比如,《中國日報》(China Daily)指出,野村證券(Nomura)的張志偉預測,由於經濟增長放緩,投資者擔心中國可能出現硬著陸,從今年下半年到2014年上半年資金將撤離中國。
中國已經在硬著陸——第二季度GDP增速或許是聲稱的7.5%的三分之一——是硬著陸的最常見前提。中國經濟沒有崩潰的主要原因是信念——希望,實際上就是——中央能夠度過這個尤其困難的時期。
目前,信心關鍵指數就是人民幣的價值。國家外匯管理局在其7月22日的聲明中指出:「人民幣升值預期已經減弱」,「人民幣遠期兌美元甚至表現出更為明顯的貶值趨勢。」市場情緒開始看跌人民幣,因為,除了其他事情之外,這個國家的央行繼續瘋狂印鈔。這些無節制的行為首先會導致貨幣快速貶值,接著是資本外逃。很多分析師認為這不會造成人民幣匯率大幅波動,因為中國人民銀行嚴格控制人民幣的價值,並執行嚴格的貨幣管制政策。然而那些貨幣管制政策有很多漏洞,固定一種貨幣的匯率,在一定條件下,是會引起恐慌的。
今年6月份,中國就出現了恐慌,但中國人民銀行是能夠恢復秩序的。它在不為人知的情況下採取了行動。從那時起,情況發生了改變,因此,秘密行動或許不會再次奏效。為什麼?在分析師們做出公開推測之後——用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的比喻來說,中國快要「撞上長城」——所有人都在密切關注。如今,災難性失敗的話題雖然還沒有被廣泛接受,但卻被廣泛地討論。
言論上的這種改變已經造成了後果。正如斯特拉福戰略預測公司(STRATFOR)的喬治•弗萊德曼(George Friedman)上個月所言,「承認危機存在是一個關鍵的時刻,因為這是大多數其他人為應對危機而開始改變他們行為的時刻。」
當看法發生改變的時候,甚至政府言猶在耳的保證都能夠引起恐慌,因為這些保證是對可怕境況的默認。雖然中國還不至於到此地步——李克強總理的言語仍能夠安撫市場——但是過去兩個月,信心明顯普遍受挫。
因此,資金正再次撤離中國。基於這個看上去很棘手的問題正在影響到中國的經濟,對於這次何種方式將阻止資金外流,尚不明朗。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