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儲戶存款頻失蹤折射了什麼?

 2015-01-25 09:4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看中國2015年01月25日訊】沒有簡訊提醒、沒有電話告知,自己銀行賬戶裡的存款卻不翼而飛。近年來,湖南、浙江、河南、安徽等地多家銀行頻頻發生類似的存款「失蹤」案件。

最近,在浙江等地儲戶存款不翼而飛事件密集爆發,全國其他地方此類事件也頻頻出現。

已經給一些儲戶造成經濟損失,儲戶在銀行特別是一些國有銀行的存款竟然「失蹤」,一向被認為非常安全的銀行存款為何竟然面臨這樣不可思議的血本無歸風險呢?

然而,從深處追究,似乎儲戶、銀行、監管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銀行人員和外部資金掮客們相互勾結已經涉嫌刑事犯罪。

這類客戶存款的一般操作手法是,一些不符合銀行貸款資質的企業需要資金,銀行信貸員讓第三方中介用高額貼息為誘餌招攬儲戶,買通櫃臺工作人員把儲戶存款存進銀行後轉賬到企業賬戶上,三方利潤分成。一旦企業還不出錢來,儲戶的錢就沒了。

銀行工作人員被買通後,與外麵人員互相勾結,通過偽造存單欺瞞,儲戶往往在存錢進指定銀行的同時,不知不覺「被簽署」了轉賬給陌生企業的單據。

銀行櫃臺裡面的人,給你一張假存單,開的網銀u盾都不給你,網銀直接轉賬轉掉了。

做這個業務的時候他已經在給你做下一個業務了,因為讓你輸很多密碼,你都不知道輸了多少密碼,名字也簽掉,你也不知道簽的是什麼,你只知道這是銀行不會騙你,信譽是保障的。

最終企業還不上資金後,甚至老闆跑路了,你去銀行取錢時,賬戶已經空無分文。不過,轉賬手續表面上都是合法的,甚至密碼也是儲戶自己當初輸入的,還有協議放在那裡。

這裡面的幾個關鍵角色,第一個是儲戶自己。

儲戶是受高息貼息誘餌吸引,當時就能夠拿到百分之十幾的貼息,心裏美滋滋的,忘了風險隱患,讓簽什麼協議就簽,讓怎麼操作就怎麼操作。貪圖貪財的高息貼息心理,是存款不翼而飛隱患的禍種。

從社會資金掮客以及銀行外勤信貸員與銀行櫃臺櫃員內外勾結,目的在於從中收取高額手續費。這兩類人員是涉嫌詐騙犯罪的主角。這種內外勾結行為這幾年在銀行屢屢發生。就目前銀行5道甚至更多的監管制度操作防線來看,只要是內外勾結作案,這些防線就會迅速坍塌,很容易被攻破。

銀行絕對難辭其咎,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無論銀行把這類案件推到其一般員工身上,還是找其他理由藉口,都是不負責任的推諉罷了。

首先,要反思其制度為何不堪一擊,如此容易被突破。其次,信貸員與櫃員內外勾結行為,本身就暴露出銀行在員工教育管理上存在的巨大問題。

最為嚴重的是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這幾年存款資金競爭近乎到了瘋狂地步。

幾乎都開始違規攬存、違規吸收客戶資金。手段越發升級了,由過去提高利率的高息攬存到現在公然月底購買存款即現場貼息攬存。給內部員工和外部社會上的資金掮客提供了可乘之機。促使儲戶存款被移到銀行賬外經營甚至不翼而飛失蹤風險頻現。

商業銀行高息、貼息違規攬存是客戶存款失蹤風險的主要釀造者。

監管部門同樣難辭其咎。這幾年銀行高息貼息非法吸收存款現象如此嚴重,監管部門去哪裡了?監管制度為何形同虛設呢?正是監管部門在監管上的失職瀆職行為才預埋了存款失蹤風險。

司法部門必須迅速介入各地頻現的客戶存款失蹤案件,盡快抓捕內外勾結涉嫌犯罪份子,盡最大可能挽回損失。

商業銀行要立即進行內部排查。排查業務風險點和內部員工;排查制度落實漏洞;盡快加強管理、完善制度、堵塞漏洞,處理責任人。並根據司法部門對案件責任劃分,彌補客戶資金損失。

銀監會等監管部門迅速對商業銀行存款類金融風險進行現場檢查監管,處理一批違規吸收存款的金融機構。必須迅速彌補監管漏洞。

廣大客戶一定不要被對高息貼息誘餌誘惑包括民間高利貸高息借貸,深刻認識其中的風險。不要糊里糊塗簽訂協議,更不要稀裡糊塗輸入密碼。只要不貪圖便宜,一門心思謀取高息,就不會被騙上當。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BWCHINESE中文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