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史上初次大規模的中西文化交流(圖)

 2015-04-15 00:5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前言

從近二百年來中國史上的慘痛教訓中我們得知:交流不能沒有,交流是避免落後的方法,從戰略上講也是知己知彼的必要之途,交流也是刺激創意的泉源。

在瞬息萬變的現代化過程中,落後一點,可能就將招致巨大的損失。1870年清朝在洋務運動中派遣幼童留學生赴美,同時間日本開始進行明治維新,此時在歐洲俾斯麥也才剛完成德國的統一。25年後,日本卻在甲午戰爭與日俄戰爭中打敗了中國與俄國,脫離亞洲成為歐洲列強的一員。而德國,則在1914年掀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中國歷史上曾經有兩次大規模的中西交流,第一波的中西交流,就是印度佛教的東傳,第二波中西文化交流則是1840年鴉片戰爭所引發的向歐美等西方國家學習、以救亡圖存的一系列各種形式的運動。

在第一波的交流中主要是宗教性與文化性,並且不帶有侵略性。在這一波的中西文化交流中,中國人並不是被迫去交流,而是主動去學習,當然佛教在傳入中國的過程中也受到本土文化的抗拒與排擠,甚至在政治上也出現過三武滅佛的階段。但畢竟佛教是在中國生根了,而且融入中國文化當中,成為中國佛教。

敦煌石窟可以說是第一波中西文化交流的輝煌見證。據說公元366年,一位法名樂尊的僧人云游到此,因看到鳴沙山金光萬道,狀若千佛,心有所悟,便在崖壁上鑿建了第一個石窟。以後石窟的開鑿,歷經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個朝代,約1500年。迄今保存有的700多個洞窟,壁畫眾多,彩塑近3000餘座,都是我們中國人在第一波中西交化交流中的偉大傑作與貢獻。 


敦煌石窟可以說是第一波中西文化交流的輝煌見證。(網路圖片) 

華夏漢唐文化體系的形成與特質

中國是一個很特別的民族。在佛教傳入中國前,政治上的大一統,是在西元前221年秦始皇滅六國就達成了。他廢封建、立郡縣,沿用了兩千年,並且統一了文字與度量衡,秦始皇用的是法家思想。

到漢朝初年,採用黃老治術,與民休息。漢武帝時國力漸強,他又雄才大略,從此獨尊儒術,成為此後中國政治與學術思想與傳統的主流。但表面上是獨尊儒術,管理的手腕上仍帶有法家那一套,這就是學者所稱的陽儒陰法。 社會底層則是瀰漫著陰陽家的思想,陰陽五行的觀念滲透到人民生活底層的各方面,如醫術、風水、算命、黃曆等等。

在這樣的文化體系中,一個智識份子透過科舉學而優則仕,若不得志,退而成為道家。修身養性,雲淡風輕,如同東晉五柳先生陶淵明採菊東蘺下,悠然見南山一般,這是中國人大抵呈現出來的氣質與風骨。 然而塑造這個曾經光耀整個東亞文化圈的華夏民族漢唐文化的思想學術,卻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大抵發展完成了。

中國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中西交流:佛教東傳

中國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中西交流,始於西漢末年佛教傳入中國,大規模開始於法顯、玄奘至所謂的西天取經,把印度的佛教經典帶回。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大藏經,就是當時一大批中國僧侶致力於佛經翻譯的偉大成果。佛教因而在中國深耕,並且開創了唐代禪宗的盛世。

國學大師錢賓四先生列出十大國人應讀的中國經典,《六祖法寶壇經》就是其中之一。描述玄奘西天取經的小說《西遊記》,與達摩祖師西來的故事,對千年以來的每一個中國人而言,都是膾炙人口且耳熟能詳的。到今天我們提到中國文化的三大主流時,都是稱儒、釋、道三家。的排名,甚至在之前。

值得一提的是,歐美宗教主流基督教中的一個教派景教,其實早在唐初時就傳入中國,當時叫做景教,留下了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基督教自明末耶穌會教士來中國傳教,開始新一波的傳教活動。隨著許多名人如孫中山、蔣介石的信仰基督教,基督徒在中國愈來愈多。

西元635年,基督教其中一支教派的大秦國景教人士至長安,獲唐太宗李世民接見。11年後,玄奘自印度回長安,則受到唐太宗熱情接待。在基督教與佛教之間,顯然唐太宗選擇了佛教,也許背後的國力強大,也是基督教開始受中國人信仰的原因之一。

但佛教傳入中國,並不是依於印度國力的強大,而且佛教經典教義巨大而圓融的體系,讓儘管已是飽讀四書五經的中國智識份子,深深地折服。而更令人諷刺的是,佛教誕生於印度,卻在印度消失了。


西元635年,基督教其中一支教派的大秦國景教人士至長安,獲唐太宗李世民接見。11年後,玄奘自印度回長安,則受到唐太宗熱情接待。(看中國圖片)

中國史上第一波大規模中西交流年表

139-132BC 張騫通西域

68 洛陽建白馬寺

76 班超通西域

399-412 法顯印度取經,回國著《佛國記》。

401 天竺國鳩羅摩什至長安,從事大規模佛經譯注。

520 達摩西來,一韋渡江至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

627-645 玄奘至印度取經 635 大秦國景教人士至長安,獲唐太宗李世民接見。

646 玄奘回長安受到唐太宗熱情接待,著《大唐西域記》。

638-713 禪宗六祖惠能,弟子輯錄《六祖壇經》傳世。

結語

佛教傳入中國後,中國人頓然發現世界上還有這麼個龐大的思想體系,把宇宙人生說的如此透澈。中國人從此除了成君子、成聖人、甚至成仙之外,又多了一種選擇:成佛。

由於佛教的刺激,在唐代出現了中國化了的佛教──禪宗,參禪學佛頓成時尚。佛教的挑戰成就了宋朝的理學,從周敦頤、邵雍、張載、二程、朱熹、陸像山直至明代的王陽明而達心性之學之大成。 這是中國人在面對第一波強大的外來思想──佛教,所作的回應。

少林寺始建於北魏孝文帝時期,當時印度僧人跋陀來到中原,很受孝文帝禮敬,嵩山少林寺即為其所建。後來,達摩北渡長江來到嵩山少林寺,傳授禪宗,少林寺成為禪宗祖庭


禪宗祖庭少林寺是天下第一名剎,因坐落在少室山下的茂密叢林中,故名少林寺。經過千餘年的歷史沉澱,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時至今日,這座千年古剎仍盡顯芳華。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