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5年09月26日訊】最近,A股市場上清理傘型信託的事情弄得市場風聲鶴唳,朋友圈、網路上湧現出了許多私募朋友近乎絕望的言論,在投資圈裡形成一股瘋狂逃命的態勢。而小散們雖然不懂這些,但是大盤天天奔跌停而去,誰還管得了發生了什麼,也跟著趕緊逃命。反正整個市場目前的形勢就是:大戶跑跑跑,散戶拋拋拋。
在大家玩兒命跑的時候,很多小散其實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在這裡,我們用簡單通俗的語言給不懂的朋友們講解一下(懂行的就不用看了)。
這個故事開始於A股今年6月份之前的那波「牛市」……牛市嘛,只要扔錢進去就能賺錢,自己那點小錢炒股自然感覺不夠意思,所以想發財的人都想著借錢。當然了,有些人習慣向親戚朋友借錢,但不是每個人都有個慷慨並且有錢的親戚的,更何況親戚這個時候沒準也在炒股,怎麼辦呢?那就只能向市場借錢。向市場借錢得有工具啊,在街上隨便拉一個不認識的人想讓人家借錢給你不發行產品怎麼行,所以各種手段就被擺上了台面。
一些有錢人,比如產業資本、私募、高淨值客戶等,主要採用兩融、傘形信託和單一結構信託工具;而散戶主要採用網際網路平臺和系統分倉模式的工具。
這篇文章主要就是給小白散戶講講這些名詞究竟是什麼?為什麼自己炒股的錢一下子就損失了一半?
兩融(融資融券),這個有點炒股經驗的人都懂,就是券商借錢給你炒股唄,你炒股的賬戶裡有一筆錢或者有股票,券商拿這個作為抵押再借給你一筆錢去炒,賺了算你的,賠了券商就賣你抵押的股票賠。兩融是借錢炒股大軍裡的「正規軍」,不屬於證監會這次清理範圍之內的項目。
兩融雖然正規,但就是太嚴格,不在名單內的股票不能買,資金不夠50萬不讓開戶。最關鍵的是,對於一些投資者來說,面對這樣的牛市,感覺兩融借的錢還是不夠多,自己有1塊錢,能借的錢還不到2塊錢,不夠帶勁。於是一些人就想出了另外的辦法……
面向散戶的網際網路平臺和系統分倉模式這時候就火了!聽到這個名詞,讀者們先別覺得難懂,這一說你們就明白了。其實很簡單,就是你下載一個軟體,裡邊的按扭和你去餐館點菜一樣,有你投一千它給一萬,你抽一百它給一千,反正就是你投多少,它給十倍(有的不到十倍)。你就拿著這些錢去炒股。
當然了,借錢給你的人不會把錢交到你手上,你拿著跑了怎麼辦?你得用他提供的軟體炒股,你賠了10%,他就把你所有的股票全賣了,把他的本金抽回去,你投的錢就全賠進去了。在牛市的時候,借錢的人當然覺得爽,投1萬借10萬,股價漲1倍,1萬變成12萬,再交幾千塊錢利息。
這裡出現了一個問題:證監會要求炒股必須「實名制」,不能把賬戶借給別人使用,買賣股票的數量也有限制。這對於提供軟體借錢給你炒股的老闆來說有些頭疼,好在這個時候恆生電子有個叫做「HOMS」的系統派上了用場。別聽這名字是洋文感覺很深奧,其實很簡單。
HOMS系統是一個軟體,它的功能是建立網際網路上的傘形分倉操作的軟體,個人理解就是基金公司可以把自己旗下的資金通過這個軟體分成很多的小倉,然後分配給很多有能力的人在家就可以操盤,事實上這個軟體起到了分散風險的作用,而且不容易暴露莊家,也可以讓管理小倉位的基金經理有充分發揮才智的空間。
但是,自從中國股市可以「融資融券」之後,有些大資金先利用HOMS軟體成為正規基金的小倉,自然就嫁接在券商之上,然後越過券商私下給個人提供更高融資比例的操作。
這麼說一些小散還是覺得複雜。概括一下,中心意思就是一些有錢人想把錢借給小散炒股,但是證監會又管得嚴,繞了幾個彎子最後把錢借給了散戶。
當然,有錢人借錢不用像散戶這麼複雜,他們用傘形信託和單一結構信託工具。傘形信託是個什麼玩意兒呢?還是形象一點給大家解釋一下。
大戶炒股,一出手就是幾百萬、幾千萬甚至上億,他們要借錢,一般人沒這麼多錢可借,怎麼辦呢?各家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有錢呀,這麼多大爺大媽每天排著隊去搶理財產品。可惜這些理財產品很多都是不能直接買股票的,而且大爺大媽追求的是固定收益,聽說你拿去買股票,肯定都跑了。怎麼辦呢?這個時候信託工具就派上了用場。
一些大戶想借錢炒股,大爺大媽想每年都有一個固定但又比較高的收益,信託產品把這兩點結合在了一起。一些懂行的人發行信託產品把想拿穩定收益的和想借錢炒股的人的錢都拿過來,給這兩種人各取一個名字,一個叫優先級,一個叫劣後級,優先級的每年按分成比例每年給約定的收益,劣後級的則拿剩下的收益。
通俗一點講一下整個過程:大爺大媽拿錢去銀行買一個利息10%的理財產品,銀行拿這個錢去投這個信託的優先級,同時一些想借錢炒股的有錢人去投這個信託的劣後級,然後這個信託拿錢去炒股。賺到了,還了大爺大媽的10%,再給經手的銀行信託券商交點費用,剩下的就是借錢炒股的有錢人的了。當然,如果賠了,大爺大媽的10%還是要給的,虧的是借錢炒股的有錢人的錢。
當然了,在這個信託的過程中出現了一個傘型信託,一些小白投資者就不懂了。其實也很好理解,市場裡有幾千隻股票,一些大戶覺得這隻股票好,一些大戶覺得那只股票好,銀行一下子過來幾個億,一個大戶肯定承受不了這麼多,怎麼辦呢?先統一批發過來,再分給各個大戶炒唄。因為這種方式像雨傘一樣,一根桿加許多支架,所以叫傘型信託。
最後還有一個單一結構信託,這個不需要多講,給很多人用的叫傘型,給一個人用的就叫單一結構唄。
解釋了這麼多名詞,這和最近市場風聲鶴唳有什麼關係呢?炒股的朋友最近可能經常聽到「實名制」這個詞,為啥證監會老提這個詞呢?原因很簡單,六月份之後股市暴跌,借錢炒股的人死的死、逃的逃,加劇股市下跌,股市下跌證監會得向上頭有個交待啊,既然罪魁禍首是槓桿,當然要清理啦(也不知道這是個啥邏輯)。
系統分倉模式以及傘型信託這個時候撞到了槍口上。證監會要監管你,但是分倉模式以及傘型信託是許多人共用一個交易埠,而這些人不是實名的,證監會無法監控。無法監控怎麼辦?都關掉唄(搞不清楚就全關掉,這種辦法也是醉了)。當然,這麼做你還無法反駁,是有法可依的,《證券法》裡不清楚地寫著必須「實名制」嗎?不許借賬戶給別人用嗎?你們咋不聽呢?
最後,故事就演變成現在這樣了:大戶看著已經虧得不行的賬戶,本想堅守,但是被命令這個月底前清倉。一清倉股價不得跌麼,股價一跌所有人都慌了,都紛紛拋股票,本來的小跌變成了千股跌停,而且還不止一次地出現——按時下的時髦用語說就成了「新常態」。
最後,討論一下這件事情究竟有多大影響。
證監會早兩天稱,前期,證監會完成了對證券公司信息系統外部接入自查情況的核實和現場檢查,並督促其清理涉嫌違規賬戶。截至9月11日,完成清理資金賬戶3255個,佔全部涉嫌場外配資賬戶的60.85%;還有2094個賬戶尚未清理,持股市值約1876.27億元。已清理賬戶中,有76.28%採取取消信息系統外部接入許可權並改用合法交易的方式清理,僅6.33%採取銷戶方式清理,還有部分賬戶採取產品終止等方式清理。
證監會表示,目前多數場外配資賬戶持有人積極配合,主動清理,強行平倉佔比較低。因此,按照現有方式、節奏對剩餘場外配資賬戶進行清理,對市場不會造成明顯衝擊
這是證監會的官方說法。但是我們來看看這個數據,據國泰君安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任澤平今年六月份估算的數據:槓桿資金存量為4萬億左右。產業資本、私募、高淨值客戶,主要採用兩融、傘形信託和單一結構信託工具;散戶主要採用網際網路平臺和系統分倉模式的工具。
場外配資規模約10000億(其實遠不止這個數),成本在13-20%之間,槓桿為1:4-1:5之間。主體為網際網路平臺、配資公司、券商、散戶。風險在於:槓桿高且系統會自動強行平倉。對1:4或者1:5配資賬戶,其預警線多設在110%至113%,止損線設在104%至108%的水平。
傘形信託規模7000億,成本10%左右,槓桿在1:2-1:3之間。主體為信託、銀行和機構投資者/高淨值客戶。其中,優先級資金主要來自銀行理財產品,總成本在10%左右;平均期限在1年左右;風險點主要體現在:槓桿可高達3倍,甚至更高。傘形信託對不同的融資比例設有不同的預警線和止損線。以某券商發布的一款產品為例,1:2融資比例,預警線為90%,止損線為85%。
融資融券餘額2.13萬億,槓桿在1:1左右。客戶主要為高淨值個人。券商的融資利率平均為8.6%,大部分融券的利率為10.60%。融資保證金的比例在25%-150% ;融券的保證金比例在50%-140%。
再來看9月中旬的這個數據,兩融餘額降至9564.23億元,就是光融資融券餘額就降了一萬多億。目前市場的主要問題不在於證監會清理了多少配資,而是人們不知道證監會會清理到什麼程度。
證監會的發言人說的是清理的數量不多,只有幾千億。但問題是這幾千億背後有幾萬億站在背後看著,這幾千億倒了,不就輪到他們了麼?千股跌停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了。另外,目前這個時期,就算是一百億的拋盤,也能砸出一萬億的效果吧。
其實,最近的情況說白了就如這個比方:你以為你只掛到了女人裙子的一根線頭,結果撕開了一個口子,女人露出了屁股,羞愧難當想要逃跑,結果撞到了頭,暈了……
但是我們必須相信,證監會這麼做是有深意的,對麼?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靖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