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家談遷歷經艱辛重撰《國榷》。(圖片來源:Pexels)
你覺得,身為一名文人,該做的事情有哪些?該堅持的事情又有哪些呢?
談遷勞心勞力重撰《國榷》
明末清初,著名史學家談遷,二十九歲開始編寫《國榷》。由於家境貧困,買不起參考書,他只得忍辱到處求人,有時為了收集一點有用的資料,往往要帶著鋪蓋和食物,跑一百多里路。經過二十七年的艱苦奮鬥,《國榷》初稿編寫成了。這部初稿修改六次,長達五百多萬字。
不幸的是,初稿還沒出版,卻在一個深夜,被人偷走了。這對談遷來說,是極為沈重的打擊,二十七年的心血,付之東流,他肝膽欲裂,痛哭不已。
然而,沈重的打擊,絲毫沒有動搖談遷立志著書的志向,他想:書稿是沒有了,可人還在,只要我有一口氣,就要繼續寫下去。於是,他揩乾了淚水,又重新拿起筆,從頭寫起。
可是,這次寫《國榷》不比上次了,人上了年紀,行走不便,記憶衰退,加之體弱多病。但談遷不懼怕困難,仍然揮筆不止,東走西奔。在由南方至北京的千里道上,他為了調查研究,收集材料,核對事實,處處留心,連一塊殘碑也不放過。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辛勤勞作,又經過了八、九年的時間,終於完成了這部巨著。這時,他已經是一個白髮蒼蒼、六十五歲的老人了。(以上均據清代《淵鑒內涵》)
張元濟重新校勘《百衲本二十四史》
除了這一案例之外,另有張元濟一例。
身為清光緒年間的名門望族,張元濟還曾當選首屆中央研究院院士。然而,嗜書、尋書、藏書的張元濟,選擇以出版來推動教育。編書與出書,成就了他的一生。1901年,也就是光緒二十七年,張元濟投資上海商務印書館,並主持該館編譯工作。教育家葉聖陶曾於《商務印書館》一文,如此評價張元濟:「張先生把商務看成是他的終生事業。」
可是,正當張元濟忙碌地校稿、編攥書籍時,1932年1月29日,日軍轟炸了他的商務印書館,造成這個幾乎壟斷中國教育出版,佔全國出版量52%的出版巨頭80%以上資產被毀。商務印書館所屬的東方圖書館,亦被毀了45萬冊珍藏的圖書,價值連城的善本孤本圖書從此絕跡人寰。
當時,《百衲本二十四史》的編校一切就緒,甚至影印所需的樣張都已完成時,卻在瞬息間化為灰燼,張元濟半生心血遭毀。就在東方圖書館被焚燬的當天,六十六歲的張元濟立即重返商務,又從頭開始校勘《百衲本二十四史》。歷時四載夜以繼日,《百衲本二十四史》竟然在1936年正式出版。
北宋大儒張載有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談遷與張元濟於「為往聖繼絕學」之一節,無疑表現出了真正儒者的襟懷與器識。
責任編輯: 飄蓬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