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佛教中的四大菩薩,分別為: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地藏王菩薩。這四位菩薩的坐騎都不一樣,各自象徵的含義也有區別。雖然神佛的世界悠遠難視,境界高遠到只能琢磨、尊敬地探論。然而,民間傳說與小說喜愛提及,意在串聯神佛與世人的關聯,連帶的神佛的坐騎亦喜愛論究,這其中其實反映了人們的心靈寄託與理想,同時襯托出神佛信仰的重要性,更揭示了修煉文化的悠久。
文殊菩薩的青獅
文殊菩薩乃是菩薩之首,坐騎青獅為百獸之王。(圖片來源:Pexels)
文殊菩薩是佛陀的左脅侍菩薩,是智慧的代表。因為德才超眾,位居於菩薩之首。文殊菩薩手持慧劍,象徵是運用智慧的利劍來斬斷煩憂,明辨是非,除惡修善。他的坐騎是一隻威猛的青獅,象徵著無堅不摧、戰無不勝、所向披靡,他的獅吼則能震懾邪魔。
你可知,吳承恩可是在《西遊記》中,著墨了青獅兩回喔!難道是吳承恩對文殊菩薩的坐騎情有獨鍾?還是,其中另有隱意?有些論者認為,這是兩隻截然不同的青獅。無論實情如何,都是文殊菩薩的坐騎。既然是菩薩之首的青獅,那麼吳承恩會如何敘述牠的威猛呢?
在《西遊記》第三十九回〈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間生〉中,當文殊菩薩手持著照妖鏡,照射出青毛獅王的原相時,青獅的凶相是這麼被描述的:
眼似琉璃盞,頭若煉炒缸。渾身三伏靛,四爪九秋霜。搭拉兩個耳,一尾掃帚長。青毛生銳氣,紅眼放金光。匾牙排玉板,圓須挺硬槍。鏡裡觀真相,原是文殊一個獅猁王。
在第七十五回〈心猿鑽透陰陽竅 魔王還歸大道真〉中,吳承恩又再次描摹了獸王之威的模樣:
鑿牙鋸齒,圓頭方面。聲吼若雷,眼光如電。仰鼻朝天,赤眉飄焰。但行處,百獸心慌;若坐下,群魔膽戰。這一個是獸中王,青毛獅子怪。
以及牠面對孫悟空在洞門叫囂,遂取披挂出洞的威武樣態:
鐵額銅頭戴寶盔,盔纓飄舞甚光輝。輝輝掣電雙睛亮,亮亮鋪霞兩鬢飛。
勾爪如銀尖且利,鋸牙似鑿密還齊。身披金甲無絲縫,腰束龍絛有見機。
手執鋼刀明晃晃,英雄威武世間稀。
只可惜,縱然青獅被描述地再雄威,牠在把孫悟空嚥下肚後,沒料到遭到機靈的悟空又是耍酒瘋地扯肚,又是被金箍棒迸碎了門牙,又是以豪毛變成的繩來栓扯心的,逼得一旁的兩怪急忙幫忙求情。這是否意味著,私心過重的兩坐騎,絕對比拚不過一心伴師取經、不畏修煉艱辛的孫行者的!這一回最終,由佛陀召來了兩位菩薩,私自下凡的兩坐騎才乖乖地跟著主人回去。
身為救渡眾生的菩薩坐騎,居然懷持私念邪心,牠不見主人,就敢胡作非為。這般行徑是否告誡每一位修煉者,一絲一念都得注意,難道非得要有個正道修煉的榜樣陪伴在身邊,由他來制住我們內在的邪魔,才能時時刻刻自我提醒,不會失足墮落嗎?或者說,修煉是艱苦嚴肅的,稍一不甚,都有可能發生過失。
青獅兩次下凡的不同
比起第二回的私自下凡,第一回的現身,青獅可是身負任務下凡的。在第一回中,若是被悟空一棒擊打,倒顯得無辜了。起因是這樣的,佛陀差遣文殊菩薩前來度化樂善好施的烏雞國王,誰知烏雞國王被菩薩化身的凡僧之言所惱,將他綑綁且浸泡在河水中三日。待菩薩回奏佛陀後,青獅即奉佛旨前來,化為全真道士登壇解旱,在與烏雞國王結為兄弟後,推他落井。烏雞國王因為先前的不敬,才釀生出後來的劫難,他苦等到悟空師徒前來,方得了結因果報應。
吳承恩還不忘借由悟空的正義之言,來帶出青獅並無造出任何災害,一切只是為了讓烏雞國王償還他理應歸還的不敬之罪:行者道:「你雖報了什麼一飲一啄的私仇,但那怪物不知害了多少人也。」
菩薩道:「也不曾害人,自他到後,這三年間,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何害人之有?」
所以說,青獅下凡,一來是為讓烏雞國王一嘗果報,二來是讓唐僧師徒的取經之途再添考驗,以堅定修煉心志。
(待續)
相關文章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