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儀。(網路圖片)
溥儀的西式酒會
老佛爺慈禧開洋葷,吃的便是北京飯店的出品。而於末代皇帝溥儀而言,北京飯店的西餐在他的人生中也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1922年12月3日,溥儀大婚典禮的第三天,他專門派人到北京飯店定購了豐盛的冷食、糕點和香檳——他要舉辦一場西式酒會,招待前來向他祝賀的各國駐京使節。
大婚第三天,辦了一場西式酒會,招待各國使節。
雖說老佛爺當年也款待過洋人,可都太過正式。溥儀這次舉辦的是很輕鬆隨意的非正式酒會,並且首次實現了男女同席。當時以「遜位皇帝」身份出席的溥儀,沒穿龍袍,更沒坐龍椅,而是牽著「皇后」四處走動和各種人Say Hello,儼然一對兒洋範兒交際咖。酒會正式開始後,在眾人的注視中,溥儀優雅地拿起一杯香檳走向大殿寶座的臺基,先是環視了一下四周,然後用純正的英語向現場的來賓致了全英文謝辭,說完便舉起手中的香檳請大家盡情享用。
說話夾雜英文的「亨利」
如果說裕德齡是慈禧在西餐方面的引路人,那麼於溥儀而言則有兩個人幫助他打開了味蕾——莊士敦和伊麗莎白。1919年3月,經李鴻章之子李經邁引薦,畢業於英國牛津的蘇格蘭人莊士敦受聘為溥儀的英文老師。事實上,他對溥儀的影響,用溥儀自己的話說就是:「他教的不只是英文,或者說,英文倒不重要,他更注意的是教育我像個他所說的英國紳士那樣的人。」
耳濡目染之下,「小皇帝」開始學著莊士敦的樣子穿西裝,大量置辦可以配在身上的各種零碎:懷錶、戒指、袖扣、領帶……當然絕不僅僅如此,辮子也剪了,眼鏡也配了,為了騎自行車把宮裡的門檻也砍了,在紫禁城裡裝上了電話機後居然還把胡適「電召」進宮聊了聊天。嗯,這位末代皇帝還有了自己的英文名——亨利。
在哥哥溥儀的感染下,溥傑也學騎車。
有一段時間,宮裡經常能聽到「亨利」跟他的伴讀發號施令:「威廉姆(溥傑),快把我Pencil削好,好,放在desk上!」「阿瑟(溥佳),today下晌叫莉莉(溥儀三妹)他們來,hear外國軍樂!」短短几年,這位中國王朝的末代皇帝被莊士敦這個蘇格蘭人打開了全新的人生……
那麼,伊麗莎白是誰?必然跟英國女王沒有半點兒關係,但她的中文名眾所周知——婉容。在天津長大的婉容,自小就有兩位洋人家庭教師,正是由於這樣的成長背景,讓她和當時已開始接受西方教育的溥儀很是對路。這一對身居深宮之中的年輕夫婦甚有情趣,倆人最愛做的就是兩件事:其一,每天都用英文互傳小紙條兒,紙條兒內容可想而知……
其二,吃西餐。
雖然在婚前已被莊師傅瘋狂灌輸西方文明三年有餘,但溥儀之於西餐的「第一次」確是獻給了婉容:婚後不久,禁不住婉容的再三「慫恿」以及強烈好奇心的驅使,溥儀決定嘗一次「洋飯」,於是叫太監到使館區的六國飯店打包了一大套帶回到宮裡。
但當一大桌一道賽一道模樣古怪的菜真真實實地呈現在面前時,溥儀顯然有點兒恍惚,這個看不出來是個啥,那個更不知道怎麼下手,拿起筷子小心翼翼夾了個菜送進嘴,瞬間大呼小叫:「太難吃了!太難吃了!」 面對此番狼狽的情境,婉容好一番取笑。而於溥儀而言,雖然這第一次的客戶體驗不是很美好,但他顯然對這自己首次涉足的領域有著十足的興趣,興致勃勃地拉著婉容讓她手把手地教授吃西餐的正確姿勢——就此,婉容一個不小心就成了開啟溥儀西餐之路的啟蒙導師。
不過,真正引領溥儀在西餐之路上走上正軌的還得是他的洋教師莊士敦。莊士敦對學生溥儀施行的是360°全方位立體式無死角的西化教育,既然「皇帝」開始吃西餐,那麼他的飲食生活自然也要開始向一個標準的洋人看齊。1923年8月25日,一份名為《實事白話報》的報紙登載了一條以《清室添設番菜廚房》為題的新聞:「清帝宣統喜食大餐,現在養心門外設立番菜廚房,由某番菜館延得庖師四人進內,已於二十三號開辦。」
西餐的牛排在現如今的很多國人眼裡,依舊是茹毛飲血的感覺。
不知是不是通過當時仍在紫禁城內發行的「宮門抄」(宮廷官報,張貼於宮門,主要內容是宮廷動態)獲取的情報,這條新聞切實得很:1923年,宮中將御茶膳房裁撤,設立野意膳房,做中餐,與此同時「番菜房」成立,主攻西餐,並且配備了四名「番菜」廚師:劉廣榮、李金泉、宋景春、傅慶福。沒過多久,溥儀總覺得中國人做西餐怎麼也不可能比得上洋人,於是立即下「旨」,讓跟著莊士敦一起來中國的洋廚進宮赴任。
那段時間,為了配合洋廚做西餐,溥儀的廚房一次就添置了銀質的刀叉杓各20把,咖啡壺3把,銀盤、銀碗各20件,然後,因為每到夏天溥儀都特愛吃冰淇淋,為此廚房還特意準備了兩個冰淇淋桶,以備不時之需。值得一提的是,景德鎮專為溥儀特別燒制了一套白地紫龍紋飾的西餐套件,包括湯盆、大、中、小號盤、碗等一共40多件——這可能是全宇宙史上唯一的一套中國宮廷訂製版西餐餐具吧!
當然,除了吃得到位,在西餐禮數方面莊士敦也對溥儀循循善誘:「假如皇上將來出現在倫敦,總要經常被邀請參加茶會的。那是比較隨便而又重要的聚會,舉行時間大都是星期三。在那裡可以見到貴族、學者、名流,以及皇上有必要會見的各種人。衣裳不必太講究,但是禮貌十分重要。如果喝咖啡像灌開水,拿點心當飯吃,或者叉子杓兒叮叮噹噹的響,那就壞了……」
溥儀日漸愛上了西餐,最高興的自然是打心眼兒裡嚮往西方生活方式的婉容。在紫禁城裡時,成婚後的溥儀每天都要和一後(婉容)一妃(文繡)一起用膳,婉容和溥儀都喜歡西餐,可文繡顯然吃不慣,於是為了將就兩位女人,溥儀便安排了每天的用膳日程:早膳和婉容一起吃西餐,而到了晚上則帶上文繡一起吃中餐。不過沒過多久,三人同桌而食的局面就維持不下去了,在吃飯這塊夫妻三人就此分道揚鑣,各奔「中西」。正所謂吃不到一塊是感情的死穴,所以這也可以算是他們後來感情發展史的一次先期預演吧。
所長有一個問題沒想明白:皇帝用餐每頓應該會有很多盤菜吧?為什麼不能中餐和西餐都擺一些來讓老婆們都滿意呢?
1924年11月5日,上午9點時溥儀還在儲秀宮裡跟婉容啃著蘋果嘻嘻哈哈聊著天,下午還沒到3點,這位末代皇帝就攜家帶口裹著鋪蓋卷被二十個扛槍大兵轟出了紫禁城。出了宮的溥儀在北京城短暫停留幾個月後,在轉年的「二月二,龍抬頭」這天坐著火車到了人生第二站:天津。
天津的日子顯然要比在紫禁城裡舒服自在得多,不但洋樓裡擁有抽水馬桶和暖氣,「帝后」這二位洋飯興趣小組成員亦如魚兒得水一般在天津享受得好不快樂。家裡配有將近二十個廚師,其中有六個主攻西餐,但溥儀在家吃飯的次數並不多,每月頂多一兩次,多數時候都是被婉容拉著開上他們新買的別克六缸寶石藍色小轎車以八十邁的瘋狂速度奔赴租界下館子。
婉容自小在天津長大,心中自有一份完美的吃喝地圖:英租界的利順德他們去的次數最多,煮鱈魚、清雞湯、油酥盒子、炸比目魚、牛裡脊肉扒素菜、烤火雞、生菜沙拉、奶油栗子粉、英式小點心,再來點兒德國雷司令、法國赤霞珠,香檳、白蘭地同樣應有盡有……
天津利順德餐廳幾經翻新後,如今已是某國際酒店集團旗下的豪華酒店。
溥儀小兩口每次都能酒足飯飽不亦樂乎。偶爾的下午,他們也會過來利順德的咖啡廳喝喝咖啡,聽聽西洋音樂,趕上心情好,溥儀還會給陪同一道的「皇室」人員每人點一杯咖啡,然後借題發揮,給大家講一講喝咖啡的學問。
如今的利順德地下一層是展現酒店150多年歷史的利順德博物館,復原了很多「老畫面」。
在相距不遠的德租界,起士林的VIP名單裡同樣有「帝后」二人的名字,炸豬排、罐燜牛肉、奶油芝士烤雜拌、奶油酸牛柳、紅菜湯、肉雜拌湯都是這家的招牌菜,餐廳領班自然熟識兩位貴賓,每每他倆到店,都會熱情推薦新出的特色菜,不過溥儀小兩口自有心頭好,像德式糕點、奶油冰淇淋、果料刨冰就特合他倆的胃口。
法租界的正昌咖啡店進口各種咖啡豆,現磨現賣,法國大菜也足夠地道,不過溥儀對這些都不太在意,獨獨鍾情於法國大廚主理的餅房,家裡的麵包和甜點統統出自這裡。
溥儀當年深愛起士林的西點,不過如今的起士林西餅屋,逛一逛懷舊一下就好,買來吃就算了⋯⋯(親測後得出的結論⋯⋯)
溥儀對西餐愛得認真,愛得深沉,甚至愛屋及烏。1928年的一天,溥儀在利順德吃到了一份煎腸,覺得味道著實不錯,於是忙打聽是誰的手藝。一個叫王豐年的廚師從後廚跑出來「覲見」,深得溥儀賞識,於是很快便成了「御廚」。如此這般的情境同樣出現在了正昌咖啡店,西點烘焙高手於清和也被「聖上」收於帳下。
溥儀對西餐愛得認真,愛得深沉,更愛得執著。1931年11月10日,溥儀喬裝打扮順海河抵達大沽口,坐上了「淡路丸號」日本商船奔赴東北,自此,前後長達七年的天津滋潤小日子宣告結束,不過,「皇帝的美味日常」並未就此完結,因為沒過多久,一道「諭旨」就把王豐年和於清和召去了長春。
溥儀顯然是一個執著到骨子裡的人,不光執著於復辟帝制這個「人生終極夢想」,同時還一直在兼顧著執著於自己的「味蕾信仰」。偽滿的所在地長春雖是「新京」,但畢竟客觀所限無法滿足這位在吃喝方面從不含糊的「皇帝」。對此,溥儀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追求味蕾上的花樣和口味,便下令讓在天津的辦事處和北京的親屬,長期根據他的需求代購各種食品或茶膳房的原料,代購清單裡有各種京津小吃、茶葉和水果,當然更少不了藏在心底的「那一口兒」:1939年1月19日,天津靜園辦事處致函「帝宮司房」毛永惠,其中談到遵囑在天津購買糕點之事。信中說:「前傳買阿華田麥乳精及麵包干、餅乾等,今買得阿華田麵包干六盒、餅乾六盒。惟阿華田麥乳精現因無貨,故買華福麥乳精六盒。」
長春的幾年,溥儀的偽宮中一如既往地專設了一個西膳房,由天津過來的王、於兩位「愛廚」主事。一般情況下,一個月裡溥儀至少要吃上十天八天的西餐,有時也有可能連吃半個月,常規菜單是兩個菜、一個湯、一個點心,再加上麵包、水果,有時來一杯雞尾酒,有時則喝一點葡萄酒或者白蘭地。如果外出巡幸,溥儀肯定會帶上西餐廚師,而若要在偽宮中「賜宴」,那麼不出意外也一定是西餐。平日裡溥儀的西餐都由偽宮的西膳房來負責,但舉辦宴會的菜則要由日本人指定的大和旅館來擬定並包辦製作,不過溥儀個人的那一份除外,仍由「內廷」的廚師自行完成。當然,溥儀的那一套菜不論菜式還是花樣都要與宴會保持一致,為此,廚師會在事前專門到大和旅館去核對菜單甚至做法,以確保宴席不致出現太大的偏差。
1934年7月,溥儀的父親載灃帶著溥儀的弟、妹們到長春,「皇帝」大擺家宴。雖是家宴,但「皇帝」親自立下的「宮」裡的規矩不能破,只要是宴,就得是西餐,甚至坐席位次的排列也一定要依由西方的規則。按照溥儀的安排,他一腳邁進宴會廳,宮廷樂隊就馬上開始演奏,至於奏的什麼曲子,當事人溥儀在多年後早已記不起來,但那種Feel卻很難忘:「他們愛奏什麼就奏什麼,反正喇叭一吹起來,我就覺得夠味。」伴著西洋音樂,溥儀一家起立舉起香檳並高呼:「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聽到這個,溥儀已然酒不醉人人自醉。
責任編輯: 潤珍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