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7年4月9日訊】愚人節這一天,北京突然宣布籌建雄安新區作為「陪都」。這個爆炸性的消息立即成為知識和專業人士的關注熱點。普遍的第一反應是困惑不解,當局為什麼要在此時做出這樣一個關係重大且風險也極大的決策?
很顯然,這一重大決策是在極少人參與的情況下,由習近平拍版做出的,因此,這個決策體現了他對首都治理挑戰的理解以及他應對這個挑戰的想像力,也就是說,這一決策折射了他的「中國夢」。
多年來,北京試圖控制遷入人口的規模屢遭失敗,以致產生了越來越大的遷都壓力。發展雄安新區的決策是這一壓力的結果。但是,雄安新區能緩解遷都的壓力嗎?我的判斷是不能。中共定都北京,原本就有先天的缺陷,因為河北的生態和人文環境遠遜江南,而在中央權力支持下,北京與河北高強度的工業發展,令這一問題更加惡化。雄安新區試圖以巨大的資源投入來改變首都的生態和經濟大環境,帶來的風險,就是把原來北京的治理難題以更大的規模升級,從而給整個中國治理,帶來更大的危機。
北京成為超大城市,其背後的機制與上海、廣州和深圳有一個根本性的區別,那就是高度依賴首都地位帶來的資源榨取能力。如果僅僅是文化中心,北京不足以支持超大規模的城市經濟,也就不會對河北的自然和人文資源榨取過度。建立雄安新區,就是把北京對各種資源的榨取效應進一步擴大,這必然給其他地區的發展帶來不利。
事實上,北京的治理難題,一方面是因為周邊自然和人文資源環境的惡化,另一方面,也有來自治理失敗地區,尤其是來自治理失敗的農村的人口遷徙壓力,而發展雄安新區,既難以真正解決周邊環境資源不足的問題,同時,反而會加劇另一個難題,即人口遷入的壓力。
雄安新區大興土木,必然需要向這個資源脆弱的地區引入大量臨時人口,而這不僅不能疏導北京人口,反而會繼續增加北京人口流入的壓力,因為會有很多人追求進京就業得到雄安新區定居的資格。
雄安新區的目標是吸引更多高端人才,這其實對於改善其他地區的治理十分不利。東北地區的自然和經濟環境比華北要好,但為什麼會深陷治理危機,關鍵是許多人才對於在在本地發展已不報希望。而雄安新區的發展不僅不能回應這類地區面對的治理挑戰,反而會加劇這類治理失敗地區的人才外流。
總之,創建雄安新區的理念不是通過區域治理能力的良性競爭來推動資源和人才在空間的合理配置,而是藉助中央集權來製造「樣板」,這不僅會導致資源的大量浪費,而且會對全國的地方治理帶來全面的激勵扭曲。各省市會效仿中央,用行政手段集中資源各自發展自己的所謂「新區」,從而加劇農村和小城鎮的治理危機,加劇中國的治理危機。
習近平為什麼看不到這個邏輯?這是因為習近平難以改變對中央集權的迷信,而這種迷信,正是建設雄安新區的主導思想,也是習近平和許多主流精英們的中國夢的主導思想。雄安新區的創建過程,將是一個代價極為高昂的過程。歷史上,對中央集權的迷信讓中國付出過無法計數的生命和財產代價。如果雄安新區的高昂代價能夠換來中國精英對「集權夢」的最後覺醒,那麼雄安新區的試驗,或許不完全是一件壞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