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科學家證實這五次世界末日真實發生過(圖)

 2017-06-04 20:2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3
    小字

科學家證實這五次世界末日真實發生過
如今地球上大大小小的隕石坑數以百計,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撞擊事件,造成了地球上第五次生物大滅絕。(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地球上曾經生活過恐龍這般的龐然大物,但是當我們能夠直觀的感受到它們的存在的時候,它們都已經成為了化石,這證明了它們曾經在地球上有過光輝的歷史。沒有無緣無故的誕生,同樣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消亡,而它們如此強大也走向了滅亡,必定也是有緣有故的,那緣故就是它們曾經經歷過的「世界末日」。

地球的生命史,經歷了數次大大小小的災難,而已知的生物大滅絕級別的災難共有五次,每一次都是當時地球生命的世界末日,恐龍滅絕的大災難是史前第五次世界末日。

第一次世界末日

在奧陶紀時期,地球上淺海廣佈,氣候十分適宜生物生長。然而,到了大約4.46億年至4.44億年前(即奧陶紀末期)的200萬年間,地球上發生了第一次大規模的物種滅絕事件,史稱「奧陶紀滅絕事件」。

這次生物滅絕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最可信的是銀河系裡距離地球六千多光年的一顆垂死恆星內爆,之後成為超新星,發生了伽馬射線爆發,這是非常具有毀滅性的力量,很不幸它與地球的距離雖然遙遠,但是這個距離無法避免它對氣球大氣的重創,空氣中的氧氣含量非常低,大氣成分變得不穩定,臭氧層遭到嚴重破壞。

當時的地表更像現在的金星,雖然那時候陸地沒有生物,但是海洋中生機勃勃,從最先的表層浮游生物到頂級的掠食者,一系列連鎖的滅絕反應開始了。另外,地球正經歷安第斯-撒哈拉冰河時期,大片的冰川使洋流和大氣環流變冷,全球溫度下降,冰川鎖住了水,導致海平面下降。這些變化改變了生物的生存環境,沿海生物圈被嚴重破壞,最終導致大量物種滅絕。在這次滅絕事件中,全球約85%的物種滅亡,這次物種滅絕事件在5次大滅絕事件中排名第3位。

第二次世界末日

地球處於泥盆紀時,許多地塊升起並露出海面成為陸地,古地理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在3泥盆紀至石炭紀過渡時期也發生了一次生物大滅絕,首先在當今的西伯利亞地區海底噴發的超級地涵柱是此次滅絕的導火索,這是比較可信的原因。這引發了數次大大小小的火山噴發,全球氣候劇變,海洋遭受嚴重污染等。生命被逼上絕路,連最強大的鄧氏魚也毫無招架之力,它們的末日就此到來。終於有些生命開始選擇往陸地進發,大自然從不做沒有意義的事情。

這次事件持續了1500萬年左右。期間有多次生物滅絕高峰期,海洋生物大量滅絕,而陸地生物受到的影響較小。從規模上看,當時全球82%的海洋物種滅絕,淺海的珊瑚幾乎全部滅絕,深海珊瑚也部分滅絕。此次滅絕事件的規模在5次大滅絕事件中排名第4位。

第三次世界末日

在二疊紀至三疊紀過渡時期,地球上發生了迄今已知最大規模的物種滅絕事件,全球總共約96%海洋生物的種與約70%陸地生物的種滅絕了。

這次滅絕事件又是如何發生的呢?當時地球的陸地是一塊超級大陸,在今天西伯利亞所在地,爆發了巨大規模的火山以及長期持久的噴發,並且大陸之間沒有海洋間隔,火災迅速蔓延整個大陸,然而這一切僅僅是個開始,之後地球啟動了一些列的連鎖反應,致地球生命到了全部滅絕的邊緣。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的科學家研究發現,這次大規模的生物大滅絕事件,只經歷了短短6萬年的時間,這對於整個地球史而言,僅僅是「眨眼之間」。

在那個時代,火山頻繁爆發,沉積下來的火山灰在掩蓋了一切的同時,又為我們準確地記錄下了當時的情景。科學家們研究發現,我國浙江省長興縣煤山的一段地層剖面,清晰地反映了當時動物滅絕的過程:在地層剖面中,越往地層的上方,四射珊瑚、三葉蟲等生物就越稀少,隨著時間的推移絕跡了。科學家們採用碳同位素分析等方法確定這些事件發生的具體時間,發現煤山剖面標誌生物大滅絕開始的25層火山灰為2.51941億年前,終結於2.51880億年前,這意味著大滅絕發生在大約6萬年這一時間段內,是一次突發性的滅絕事件。

同時,經過計算,在當時的生物大滅絕初期,地球的溫度是25℃,但至生物大滅絕結束時,地球溫度升至33℃,短短幾萬年的時間內地球溫度升高了8℃。這足以說明當時的地球經歷了一段全球範圍的高溫期,溫度升高,氣候乾旱,森林野火不斷直至燃燒殆盡,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海洋生物也因缺氧而大批死亡。究其罪魁禍首,就是當時大規模的火山活動,導致地表大量溫室氣體釋放和快速的溫室效應。

第四次世界末日

在三疊紀至侏儸紀過渡時期,地球上發生了第4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地球剛從上一次超級滅絕中艱難的甦醒過來卻再次遭受嚴峻考驗。

其原因至今未有定論。比較可信的觀點認為,這一事件與當時大規模火山爆發所引發的氣候變化有關。曾經將大陸凝聚起來的力量現在卻要撕裂它。在三疊紀時期,火山爆發噴湧了大量岩漿和氣體,改變了當時的氣候條件,排放的二氧化碳還可能會酸化海洋,造成海洋及陸地生物的滅絕,此外還有小隕石的撞擊也引發或者加重了此次滅絕的發生。

這次滅絕事件的影響遍及陸地與海洋,估計有76%的物種滅絕,其規模在5次大滅絕事件中排名最末。也正是這次滅絕事件,給恐龍提供廣闊的生存空間,使得恐龍成為侏儸紀的優勢陸地動物。這次滅絕事件歷時很短,不足1萬年。

第五次世界末日

2013年2月15日,一顆編號為2012DA14的近地小行星以距離地球僅僅2.77萬千米的位置掠過地球,儘管它沒有撞擊地球,卻著實讓科學家捏了一把汗。因為這顆小行星直徑約44米,重量達12萬噸。如果它撞擊了地球,將釋放相當於230萬噸爆炸當量的能量,近乎於1908年震驚世界的俄羅斯西伯利亞通古斯大爆炸產生的能量。

然而,我們的地球並不是每次都能那麼幸運。如今地球上大大小小的隕石坑數以百計,每一個都代表著當年的一次創傷。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撞擊事件,造成了地球上第五次生物大滅絕。生存了1億年之上的恐龍,實力強大,種族強盛,沒有任何一種動物可以挑戰。然而末日來臨,霸主恐龍也不幸全軍覆沒,那就是希克蘇魯伯隕石撞擊事件。

20世紀70年代末,一位名叫格倫•彭菲爾德的地質學家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希克蘇魯伯地區從事石油勘探工作時,驚奇地發現在尤卡坦半島外海的海床之下,有個直徑達70千米的弧狀地形。之後,他查閱了相關資料,發現尤卡坦半島上也有一個這樣的弧狀地形,二者居然可以合成一個完整的圓形,合成後的直徑達180千米寬。但是,由於他是從事石油勘探工作的,這個發現沒引起他的重視,這些與石油無關的發現也就沒有被公開。

後來,不斷有科學家們在此有新的發現,比如衝擊石英、重力異常、玻璃隕石等足以證明這個圓形構造是隕石撞擊形成的,而且推測這個撞擊體的直徑至少有10千米,撞擊產生的能量相當於1014TNT當量,在全世界所有已知爆炸事件中屬規模最大的一次。再後來,有人研究發現這個隕石撞擊坑的形成年代大約是6500萬年前。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科學家們確信希克蘇魯伯隕石撞擊事件是造成白堊紀至第三紀恐龍大滅絕的原因。

希克蘇魯伯撞擊事件會引發大規模海嘯、地震與火山爆發,撞擊產生的碎片和灰塵會造成全球性的風暴,長時期遮蔽陽光,妨礙植物的光合作用,造成生態系統的瓦解。

一系列的災難最終導致了陸地上恐龍以及其他大部分的物種滅絕,海洋中只有少數幾種魚類生存,鯊魚作為體型比較大的生物也生存了下來,事實上他們已經在前幾次大滅絕中都生存了下來,令人驚訝。此次超級滅絕事件的規模在5次大滅絕事件中排名第2。

生存建立在死亡之上,活下來的不是最大的,不是最強的,也不是最聰明的,而是最適應的。恐龍的滅絕讓當今的人類忍不住思考一個不願意接受的問題:如果導致恐龍滅絕的類似行星發生在我們頭上,我們該如何避免呢?

一些電影中似乎向我們揭示了措施和方法,但是卻不得不提醒,如果真的有那樣大小的行星甚至更大的來臨,他要撞上目前的我們,文明將徹底毀滅,如果有少數倖存的人類將回到石器時代。

責任編輯: 陳鋼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