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母仔細的觀察孩子,盡量站在孩子的立場看問題,那麼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在美國哈佛大學的圖書館裡有一本珍貴的藏書——《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書於1818年寫成,作者卡爾•威特是一位清貧的牧師,他記述了弱智兒子在14歲以前的成長過程及自己的教育心得和方法。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博士賽德茲說:「把一個低智兒童培養成了聞名全德意志的奇才,這是證明《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神奇和偉大的最好例子。」
父母們經常思考:孩子不聽話怎麼辦?孩子成績不好怎麼辦?孩子有不良習慣又該怎麼辦?這些問題確實令父母們擔心。如果父母仔細的觀察孩子,盡量站在孩子的立場看問題,那麼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怎樣杜絕孩子產生惡習
作者教育兒子略有一些成績後,很多父母慕名而來,詢問他教育孩子的方法。一位慈祥的母親告訴他,她的兒子脾氣暴躁,而且經常亂髮脾氣,不知道該怎樣教育兒子。其實要想讓孩子變得有涵養而不粗暴,首先要弄清楚孩子為甚麼容易發脾氣?
小孩子因為感情比較脆弱,容易被激怒,心中容易被挫折形成一種負擔。因為孩子太小,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只有通過發脾氣才可以發洩出來。孩子發脾氣時,好像著了魔一樣,內心被怒火控制,感到害怕、痛苦,但是自己卻控制不了。這時父母不僅要充分注意孩子發脾氣的問題,還要弄清楚發脾氣的原因,採取可行的方法防範孩子發脾氣。
父母盡力安排好孩子的生活,讓孩子少受挫折,或者讓孩子所受的挫折在能夠容忍的限度之內。有的父母過分的規定孩子做甚麼事,過分的強迫孩子不做甚麼事,這樣容易把孩子逼到死角,孩子不知所措就會亂髮脾氣。在孩子情緒不好時,這時父母一定要冷靜,轉換他的注意力讓他安靜下來,不要火上澆油,更不要對孩子發脾氣。
有的孩子常常利用父母的弱點,在大庭廣眾下發脾氣,這時父母一定不能順從他。如果孩子當著眾人的面提出要求,合理的要求就滿足他,不合理的要求可以告訴他回家再說,或等客人走了再說。孩子長大後受到的挫折會越來越少,就會慢慢的變成心平氣和、通情達理的孩子。
在卡爾3歲時,一位親戚帶著女兒來家裡作客,卡爾和小表妹一起愉快的玩了兩三天。有一天,他們在院子裡用木塊搭房子時,小表妹不想把一塊圓形的木塊放在卡爾指定的地方,他們僵持了很久最後爭吵起來。卡爾生氣的坐在地上,小表妹哭的非常傷心,這時作者和親戚馬上跑了出來。
他弄清原因後開導兒子:「卡爾,你比妹妹大,就應該讓著她。那塊圓形木塊放在那兒不是挺好的嗎?」「不,那樣不好看。」兒子說完把沒有做完的小房子踢翻,然後就跑進了房間。兒子從沒有發過這麼大的脾氣,這時他沒有發怒,也沒有理會兒子,而是抱起了一直在哭的小侄女。
晚飯時他特意把兒子和小侄女安排坐在一起。「兒子,你今天怎麼那樣對待妹妹呢?」他問卡爾。「我又沒有對她不好,只是為了她不聽我的話而氣憤。」「為甚麼她一定要聽你的話呢?」「因為她不懂,而我很精通搭建築。」兒子回答。「妹妹在搭房子時搗亂了嗎?」他問。「沒有。」
「我認為,妹妹所以那樣做是因為她覺得那樣好看。」「可是……」「卡爾,你平時一個人搭建築的時候,我們都沒有管你,是要你獨自發揮想像力,可是今天不同了,既然妹妹也在參與這件事,你為甚麼不能給她發揮想像力的機會呢?」「我……」
他繼續開導兒子:「今天你和妹妹在一起,不僅應該玩的很高興,還要充分發揮你們兩個人的能力去把房子搭的更好。你要記住,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要想把事情做的完美,就要集合很多人的力量。妹妹有些地方不會,你應該耐心的教她,而不是任性的胡鬧。你想想,如果你有甚麼地方不懂,而我不耐心你的指導你,卻對你發脾氣,會有甚麼後果呢?」卡爾羞愧的一言不發。第二天,卡爾和小表妹一起合力搭起了一座壯觀的「宮殿」。
很多父母看著孩子們一天天長大,但是發現他們在一天天變壞,而且越來越不聽父母的話。這是孩子變得獨立的表現,如果這時父母管教不力,孩子就很容易形成各種不良習慣,甚至惡習。(待續)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