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我想要聽人渣的故事。(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9年1月17日訊】最好的也可能是最糟糕的
我有個朋友,孩子未來會去北京市西城區的一個小學讀書。
對於中國的家長來說,有能力在北京市西城區給孩子搞定一張課桌的,絕對是鳳毛麟角。那裡的課桌,比北大清華的課桌緊俏多了。
我這位朋友,非京籍,獲得這張課桌,要提前很久布局,要花很多錢買學區房——北京西城區的房價裡,包含了學位的價格。
1月8號晚上,這位朋友告訴我,孩子未來要上的那個小學,就是當天上午發生「校工」錘傷20個孩子事件的學校。他為此有些不安。當然,還有比他更不安的,比如那20個孩子的家長親朋。
這難免不讓人感慨:家長竭盡所能,給孩子提供了最好的,而這個最好的,卻可能因為偶發情況在某一刻出現最糟糕的狀況。沒有比生命受到威脅更糟糕的事情了。
這個糟糕還會產生一些「副產品」,比如一些撕裂的場面:
第一個,學校在第一時間向家長通報情況的時候,不讓家長錄像。家長很憤怒,質問,發生了這麼大事兒,錄像又怎麼?
第二個,事發學校一老師,與學生家長在微信群裡互懟。原因是學生家長想關心一下受傷孩子,而老師則認為這事兒沒有發生在自己班級,家長不如關心一下自己孩子的口算水平;她還質問家長,「您已經給孩子複習得胸有成竹了是嗎?」
這兩個場面都挺糟糕的,簡直是災難衍生的災難,悲劇衍生的悲劇。
很多人批評甚至責罵這位老師冷血。
這位更關心自己班裡孩子口算水平的老師算是冷血麼?或許吧,但也可能她真的只是覺得事不關己,也可能只是佩戴習慣了某種面具——長期在家長群裡擁有「光榮正確」的感覺,從而說話比較隨意。
我沒興趣指責這位老師,倒有興趣從這位老師順口說出的話裡,尋找包括我在內的更多人與她具有的共性。這個共性就是人們常說的「屁股決定腦袋」,一個人所處的位置,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自己的立場和觀點——價值觀。
價值觀,有時候可以解釋為捍衛自己「利益」而產生的觀念。
從那位老師的角度看,她的「利益」或「榮譽」繫於自己班的成績是否優秀,其中就包括孩子的口算水平。至於那些受到傷害的孩子,固然不幸,需要關懷,但是跟她的利益和榮譽並沒什麼關係。
那位家長竟然罕見地懟了老師,發出了很有意味的聲音——受傷的孩子比口算成績重要,甚至比孩子能否考上北大清華都重要。
這位家長說得極好,體現了人性,體現在人生意義面前的格局更大一些。
可是,我們無法強求別人「格局」更大。如今,家長在老師面前普遍是俯首稱臣恨不得高呼萬歲的,對老師提出這樣的要求,有些奢侈。
我倒是擔心那位懟老師的家長,格局大,孩子還是在人家手裡學口算啊。
這就是撕裂後的窘境。衝冠一怒之後,恐怕還得投降。
面具戴久了會長到臉上
另一個撕裂,是學校向家長通報情況時,不讓家長錄像的場景。
一位現場維持秩序的女士對家長們說:把手機都放下,不要錄像。家長也忍不住衝冠一怒:孩子都這樣了,手機的事兒重要嗎?
這種撕裂跟上面的那個撕裂類似。這位不讓錄像的女士,在那個時刻,最大的「利益」和「榮譽」是維持好秩序,把事態控制在最小的範圍之內,現場溝通場景不通過手機流出,是她的本能要求,而且並不具有惡意。
這個「本能」是處在某種位置上的人的本能,是條件反射式的,或程序設定式的本能——還是那句話,屁股決定腦袋。利益訴求的不同,榮譽所在的不同,導致了她缺乏對家長言行的「理解」和「共情」。
一定程度上,我們都會被自己所處的位置以及附著在這個位置上的利益或榮譽所「馴化」,馴化出一些缺乏人情味甚至缺乏人性的「本能」。
一個事兒被人做久了,人會被這個事兒異化,以至於——做生意的,以利潤最大化為最高訴求,其他的便不再重要;當老師的,以自己手底下的孩子考試成績提高為最大訴求,其他的便不再重要。維護秩序的,以控制住事態為最大訴求,其他的便不再重要。
本來,共同的敵人是那個行凶者,可是,在這個悲劇所衍生的悲劇裡,數學老師和那位維持秩序的女士卻跟學生家長撕裂了。大概是因為,我們在生活中各自承擔著這個社會分配我們的「角色」,時間久了,面具與臉,融為一體了吧。
比如,最近有篇文章回憶某落馬高官,說這位官員當初在位時,對下屬極為蠻橫,對自己管轄範圍內的那些公司高層以及小魚小蝦,常表現出生殺予奪的官威。別人排隊向他敬酒,他看都不看,根本不喝,別人在他面前卑躬屈膝,他坦然受之。
這樣的人,被角色馴化以及自我強化自己的角色久了,就忘了自己是一個「人」。直到他落馬被揭下面具之後,寫下的懺悔錄倒流露出了一些人味兒。
如果可以,我願聽人渣的故事
所以,有時候,簡單說聲「人渣」、「冷血」,不足以概括人性的醜陋和世事的複雜。
世上確有冷血到人渣以及魔鬼的人,比如那個在校園裡攻擊孩子的人。這樣的人渣或魔鬼,槍斃都不足以彌補孩子及家長的創傷。
所以事情發生後,「喊殺」的聲音當然很受擁護,甚至不願意聽人渣行凶的來龍去脈,並說出了「對小孩下手的人渣,不用聽他背後的故事」這樣乾脆的話。
確實,不論出於何種原因,這樣對孩子行凶的人渣都不可寬恕。但並非他的故事不值得一聽。至少,我是想聽的。我想知道他為啥傷害無辜的孩子。
目前,我能知道的就是,賈某,46歲,黑龍江人,大約是校工,傳聞他的合同即將到期不再續簽。更詳細的故事,恐怕有也不會再有了。
在譴責這個人渣的時候,我們自然而然地就站在了正義的一邊。可是,聽聽人渣的故事並不必然地引發對人渣的同情,卻有可能為防止下一個類似的人渣起到作用。
事實上,如今,「不用聽他背後的故事」這樣的提醒已顯得多餘,我們基本上已經沒有機會聽到那些「背後故事」了。
類似的事情發生過,行凶者的故事,媒體基本上不會去採寫了,具體原因就不說了。
同樣,呼籲趕緊處理這樣的人渣,也是多餘的,有關方面一定會從重從快處理的。
人渣是社會的癌細胞,舉世沒有杜絕人渣的良藥。美國有校園槍擊,日本有校園殺人,癌細胞值得研究,人渣的故事也可以聽。若人渣的故事也不讓聽,我們能做的——
好像也就是在忘掉上一次的震驚和不安之後,被突然傳來的消息,再震驚一下,再不安一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